可是这封信就像泥牛入海,没有回音,没了踪迹。-精′武?暁′税?枉? -醉,欣¨漳¨結 更\薪/快`王妃——太妃,至今还没有去问过景饲生到底有没有收到过那封信。
可能在她心里,有些事情不需要知道得太明白。
浮玉熬啊熬,熬过了殉葬一事,终于熬到了景饲生来到王都。这段等待的岁月里,她不仅承受着殉葬阴影的折磨,更时刻关注着朝廷风云变幻的局势。
彼时正值幼帝登基大典前夕,朝堂上下暗流涌动——年幼的君主难以驾驭各方势力,而那些虎视眈眈的王室宗亲们,个个都在暗中谋划,企图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分一杯羹。
浮玉敏锐地洞察到,这正是为景饲生树立威望的绝佳时机。作为老熙王流落在外的血脉,景饲生身上汇聚着多重优势:他不仅有着伏国为质十年的特殊经历,磨砺出常人难及的坚韧品性;更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非凡才能——平定匪患、推广新式农耕技术、因地制宜引进优质粮种,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百姓生计。′求¢书~帮` !蕪-错.内_容_与那些终日沉溺于风花雪月、不思进取的王室子弟相比,景饲生无论是血统正统性、个人能力还是治国理念,都堪称新君的最佳人选。
浮玉深信,在这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她能送他坐上王位,朝中清流必然会支持她的决定,毕竟这些人怎会不希望一个心怀天下、务实为民的贤能之君,来稳固江山社稷?
只要景饲生即位,熙国的君主有一半伏国的血脉,她也能算伏国史册上千秋万代的功臣。
她是这么想的。
于是她冒着风险夤夜去见景饲生。
当她终于推开酒楼约定厢房的雕花木门时,映入眼帘的是景饲生凭栏而立的背影。
窗外灯火斑驳,而他沉默也锐利。
浮玉将局势利弊剖析殆尽,言辞间甚至带上了几分凌厉的逼迫。可那人始终背对着她,没给出任何反应。-k/u`n.l,u^n.o*i*l,s\.¨c·o m·
她焦灼地来回踱步,要他给出答复。
景饲生这才缓缓转身,厢房中的灯盏照亮他已沉稳许多的面容。浮玉才恍觉,距离上次见面,竟已过了如此之久。
“你究竟想要什么呢?”他这样问。
“我想要什么?”她忽然低笑出声,“我原以为……你该是与我一样的人。”
“一样不甘屈居人下,一样渴望着能踏实握在手心的权柄。”她向他走近,仰头望进他眼底。
景饲生疑惑:“在你之上——你还能走到什么位置呢?”
他语调轻缓,仿佛只是随口一问,却堵住了浮玉所有的话。
她辨不清他眼底的深意,只觉那目光如霜,一寸寸凉透她的脊背。
景饲生没有再等她回答,绕过她推门而出。
登基大典那日,浮玉站在人群之中,看着景饲生一步步踏上玉阶。他俯身抱起幼帝,动作稳而轻,将他缓缓放上龙椅。那孩子小小的身躯陷在宽大的龙袍里,稚嫩的脸庞上迷茫又觉新奇。
“跪——”司礼内侍尖细的嗓音高声响起,可阶下群臣姿态散漫,有人甚至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冷笑,目光斜斜瞥向高台,满是不屑与算计。
“跪!”景饲生骤然厉喝,殿内霎时死寂,众人面色陡变。
有人想斥责他的无礼,却见他身后一条白玉般的龙懒散环绕于他的周身,以臣服的姿态缓慢缠上龙椅,它轻慢一瞥,周身威压沉沉碾下。而龙椅上的那小孩,不怕也不惊,显出些早熟的模样,但目光分明澄澈。
莫名的,就觉得这小孩与龙椅相衬,有些诡异又偏门的和谐感。
再看景饲生,他这些年征战敌国,俘获灵兽不在少数,可从没有听说过,哪一战之中得白龙眷顾。
那些原本心怀鬼胎之人绷紧了背脊,额角渗出冷汗,他们怕的未必是景饲生,也未必完全是受到这条龙的震慑,可能是对更多事情的考量。或许有心之人在今日典礼上做了某种安排,已经被景饲生化解;或许有的人无心在典礼上在做什么损害自己名声之事……浮玉不知道。
总之这些人再不敢拖延,齐刷刷伏身跪地,黑压压一片如潮水般矮了下去。
浮玉在人群中缓缓屈膝,抬眸的刹那,正对上高台上景饲生垂落的视线。他眼底一片深寂,无波无澜。
浮玉第二回觉得,自己做错了。
-
而今,浮玉看着跪在身前的祈姜引,抬手示意她起来。
“或许吾从觉得自己错了的那日,就不该放任景饲生如此下去,否则也不会等到故国覆灭的消息。”浮玉低声喃喃,“好在如今还不算晚。是人便有弱点,恰巧,景饲生的弱点,吾都知道。或许,为故国复仇,也算吾为伏地做的最后一件事。”
“太妃有什么打算?”祈姜引站起身来,垂头相询。她有些不理解,她知道太妃口中赋予景饲生的荣耀——不过是景饲生最落魄之时,借给了他一千兵而已。除此之外,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