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京城不闹花灯。
子时刚过,整座皇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浸入寒潭。
本该火树银花、笙歌彻夜的街巷,竟无一处红烛高悬。
取而代之的,是一盏盏素白灯笼,静静挂在千家万户门前,如霜雪覆地,似冥火幽燃。
风起时,灯影摇曳,纸面轻颤,每盏灯下都贴着一行墨字:“为亡魂守夜”。
起初是西街,接着是南市,再后来,连宫墙根下的小户人家也默默挂上了白灯。
百姓惊疑四顾,却无人敢问。
只听坊间低语如潮水般蔓延——
“你听说了吗?风脊岭昨夜有鬼火升天,韩烈临终前写下血书,说要带三十万冤魂回京讨命!”
“那半枚虎符是真的!兵部老吏都认出来了,是镇北侯府旧制!”
“这不是人干的事……是麴家军魂回来了!他们没死干净,今夜要清算旧账!”
连守宫门的羽林卫都压低了嗓音,手持长戟,背靠朱墙,不敢向西街多看一眼。
有人甚至悄悄掐诀念经,生怕惊动了什么不该惊动的东西。
而这一切,始于一道无声的命令。
老钟带着三十七名残存旧部,从边关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一夜之间潜入京城。
他们不杀人,不放火,只在每户门前挂一盏白灯,贴一张纸条,然后悄然隐入暗巷。
他们的脚步沉重,眼神却亮得吓人。
他们在替死去的兄弟点灯。
他们在为沉冤的主帅招魂。
而此刻,兵部尚书柳元衡正于府中来回踱步,青玉扳指在指尖反复摩挲,几乎要磨出裂痕。
“大人,西郊……西郊起火了!”一名家仆跌跌撞撞冲进来,声音发抖,“有人在掘废井!火光冲天,怕是……怕是已经挖到地窖了!”
柳元衡猛地顿住脚步,瞳孔骤缩。
他终于明白了。
那封所谓“韩烈临终遗书”,那半枚虎符拓影,全都是饵!
一个精心布置的局,把他逼到了不得不亲自出手的地步!
“蠢!我竟被一个将死之人牵着鼻子走!”他咬牙切齿,额角青筋暴起,“传我亲卫,备马,带死士四人,即刻赶往西郊!”
他不能等。
那口废井之下,埋着“柳字令”原件——一道未经圣裁、私自调兵剿灭镇北侯府的铁证。
当年他亲手焚毁副本,唯独留下这一份藏于地下,以防万一。
可如今,这份“万一”竟成了索命的勾魂帖!
马蹄踏破长街,四名死士紧随其后。然而越往西行,越是诡异。
街道两旁,白灯连绵不绝,宛如冥河两岸的引路灯火。
风过处,纸灯笼沙沙作响,仿佛无数亡魂在低语。
连战马都开始嘶鸣不安,前蹄高扬,不肯前行。
一名死士颤声开口:“大人……这不像人干的……像办丧事。”
柳元衡冷哼一声,手中马鞭狠狠抽下:“等我拿到‘柳字令’原件,一把火烧了所有证据,看谁还能翻案!什么亡魂?什么冤屈?在我权势之下,统统都是灰烬!”
话音未落,前方忽有夜枭扑翅而起,划破寂静。
与此同时,西郊废井外,荒草丛生的土坡上,李昭伏在暗处,目光如鹰。
他身后,十二名精锐已布阵完毕。
牛俊逸的命令很明确——不杀,不拦,只等。
等柳元衡自己走进陷阱。
井口周围,细若发丝的银线纵横交错,连着七枚铜铃,埋于土中,悬于枝头,构成“声引阵”。
此阵不伤人,却能借力传音,一旦有人触碰井壁或下井取物,便会引发层层回响,如更鼓夜巡,似阴兵点名。
风渐紧。
柳元衡跃下马背,亲自提灯走向废井。
他不信鬼神,但此刻,脚下土地仿佛带着寒意往上爬,连呼吸都凝成白雾。
他俯身查看井口,腐土松动,显然有人动过。
他咬牙,将火把交予死士,自己系紧绳索,一步步踏入井中。
井壁湿滑,青苔遍布。越往下,空气越滞重,仿佛沉入深渊。
忽然,指尖触到一块松动的砖石。
他心头一震,用力一推——
暗格开启。
一只铁匣静静躺在其中,表面锈迹斑斑,却仍可辨认出当年兵部密档的封印。
就是它!
柳元衡颤抖着伸手,即将触碰到铁匣的刹那——
“柳——元——衡——”
一声低唤,自四野传来。
不是一人,不是十人,而是层层叠叠,仿佛从地底深处升起,又似自九霄云外飘落。
那声音忽远忽近,似哭似笑,带着三十年前边关战场上死者的喘息,带着三百条忠魂临终前的怒吼。
他浑身一僵,火把脱手坠落,砸在井底,火星四溅。
四野寂静了一瞬。
随即,那声音再度响起,更加清晰,更加冰冷——
“柳——元——衡——你……可……认……得……这……血……?”
井外,一名死士瘫跪在地,面无人色:“大人!快上来!这是冤魂索命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