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女儿暖暖那小小的手掌紧贴于古老苍劲的桂树本体之上,感受着她周身流淌的、与母树深沉博大的气息完美交融的绿色光晕,小桂的心湖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温热的石子,漾开圈圈欣慰与喜悦的涟漪。那磅礴而精纯的本源之力,如同慈母温暖的怀抱,温柔地接纳了暖暖传递而来的、带着新生气息的灵力溪流,又以更为浩瀚、更为温厚的姿态反哺回她的体内,涤荡四肢百骸,滋养灵根慧魄。这无声的交流,这血脉深处的共鸣,顺畅得如同山涧归海,自然天成!
“好!好孩子!”小桂忍不住轻声赞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水光,她轻轻抚摸着女儿因专注而微微汗湿的额发,“你与母树本源的联系,已如水乳交融,顺畅无碍!此乃天大幸事!”
她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决定趁热打铁。“暖暖,”她牵起女儿的手,声音带着鼓励,“既已能感应本源,自如交换,不妨再试试这空间出入之法。看是否心念所至,此门便为你而开?”
暖暖闻言,大眼睛里瞬间迸发出跃跃欲试的光芒。她依言闭上双眼,长长的睫毛在灵境山谷柔和的光线下投下静谧的阴影。她屏息凝神,意念沉入心湖深处,清晰地勾勒出莫府寝居内室的景象——那熟悉的床榻、窗棂、案几……心念甫动,一股微不可察的空间波动自身周泛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下一瞬,母女二人的身影便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抹去,自这灵气氤氲的山谷中悄然淡出。
眼前光影流转,定睛时,已稳稳立于莫府那铺着青砖、萦绕着淡淡安息香气息的内室之中!
“娘亲!暖暖做到了!”暖暖惊喜地低呼,小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兴奋,她原地转了个圈,裙裾飞扬,“暖暖真的能自己进来,自己出去了!”
小桂含笑点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女儿能自由出入这方独属于她的玄奇空间,意味着她再无需依赖自己,便可随时回归母树怀抱,汲取本源滋养,疗愈自身,亦可在危急时遁入此间暂避。这份掌控自身根基的能力,如同为她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羽翼,其重要性,远胜于任何强大的术法。
“再来,”小桂目光温柔而期待,“试试将母树赐予你的本源生机之力,与那至阳至烈的日精,以及至阴至柔的月华,三者相融,引入体内,化为己用。此乃灵力淬炼、提升境界之根本法门。莫急,莫慌,且细细体会。”
暖暖再次闭目,盘膝坐于内室的蒲团之上。她尝试着调动体内那温顺而充满生机的绿色本源灵力,同时,意念如同无形的触角,小心翼翼地探向窗外——此刻正值黄昏,天际尚残留着一抹炽热的金红,而清冷的月轮已悄然升起。她努力引导着那灼热的日精余晖与冰凉的月华清辉,如同牵引两条属性迥异的光带,缓缓汇入经脉之中,再与丹田处那团温厚的本源绿意缓缓靠近、交融……
过程显然比单纯的交换本源之力复杂艰涩许多。那日精的霸道,月华的清冷,与本源生机的温厚,如同三种不同脾性的生灵,初时难以调和,在她细弱的经脉中产生细微的冲突与滞涩,引得她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莫急。”小桂温润的声音如同定心清泉,适时响起,“万事开头难。感应、引导、融合,此三步环环相扣,需心神合一,如臂使指。初习此道,有不熟稔、不明晰之处,皆在情理之中。切记,勿要贪功冒进,苛求一步登天。” 她蹲下身,用柔软的绢帕轻轻拭去女儿额角的汗珠,目光充满了包容与耐心,“修炼之道,如同幼树扎根。唯有一日复一日,勤勉不辍,方能使根基深植沃土,枝干挺拔坚韧。今日能引一丝日精月华入体,便是进益;明日能融一缕,便是突破。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根基方能夯得坚实如磐石,未来之路,才无倾覆崩塌之虞。欲速,则不达。明白吗,暖暖?”
暖暖睁开眼,感受着体内那尚未完全融合、却已初步达成微妙平衡的三股气息,虽然微弱,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她看着娘亲眼中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引导,用力地点点头:“暖暖明白!就像爹爹教哥哥做木工,先要刨平木料,再画线凿卯,一步也急不得!暖暖会像小树苗一样,慢慢长,稳稳长!”
空间之外,莫家庭院。
同样的晨昏,同样的月升日落,另一番修行的画卷亦在悄然铺展。
晨曦初露,薄雾未散。莫珺便已带着优优,于庭院中寻一开阔向阳之地,盘膝而坐。暮色四合,月华遍洒,父子二人又准时出现在那株冠盖如云的老桂树下,沐浴清辉。
莫珺传授给儿子的,乃是最为质朴扎实的导引吐纳之术。此法源于凡俗武学,经他结合自身修行体悟加以改良,虽无引动天地异象之能,却胜在根基稳固,润物无声。
“沉心,静气。”莫珺低沉的声音在晨风或月色中流淌,“目视朝阳(或月轮),存想其光,其热(或清辉),自眉心‘祖窍’缓缓纳入。导引此息,沉入丹田气海,如百川归流。吐故纳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