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的桂花是被晨露催开的。赵小胖架直播架时,指尖刚碰到冰凉的金属杆,就有阵淡香漫过来,混着仁济堂飘出的当归药香,把半条街都浸得软软的。他举着手机转了个圈,镜头里的青石板路还带着湿意,药圃的竹篱笆上挂着串红辣椒,像串小灯笼——这是他特意选的背景,“有生活气,年轻人爱看”。
“家人们看这里!”他对着镜头比了个圆滚滚的OK手势,白T恤上印着的铜药碾图案随着动作晃了晃,“今天不看药材打假,给你们上硬货——‘瑾姐体质自测’小程序刚上线,不用排队挂号,花5分钟答20个题,拍张舌苔照,就知道自己是‘痰湿胖子’还是‘阴虚小火炉’,还有量身定制的调理方,比算命先生准,还能真治病!”
他点开小程序时,屏幕“咔嗒”一声亮起来,底色是浅绿的,像刚翻过的药圃泥土,按钮是圆角的,边缘泛着点白,像撒了层薄霜。第一个问题跳出来:“平时怕冷还是怕热?(可多选:明显怕冷/明显怕热/既不怕冷也不怕热)”,字是楷体,大小刚好,旁边配了个卡通小人——怕冷的裹着小毯子,怕热的扇着扇子。
“我选‘既不怕冷也不怕热’?不对,”赵小胖挠挠头,对着镜头碎碎念,“我最近总觉得身上沉,下午三点必困,应该是有点怕冷?”他犹豫着点了“明显怕冷”,第二个问题又弹出来:“大便成形吗?(选项:成形软便/稀溏/干结/先干后稀)”,这次配的是小云朵图标,稀溏的云朵画得软趴趴的,像要化了。
“这个我有发言权!”他拍了下大腿,镜头晃了晃,“最近总吃火锅,大便偶尔稀溏——就选这个!”答到第十题时,屏幕弹出提示,配着张手绘示意图:“请拍摄舌尖、舌中、舌底三张照片(自然伸舌就好,别用力伸,不然舌体变形啦,像小猫咪伸舌头那样自然~)”。
赵小胖对着镜头吐了下舌头,又赶紧收回来:“看见没?连拍照都教,生怕咱拍不好。”他按提示拍了舌尖(抵着上颚,露出粉红的舌尖)、舌中(平平展展,能看到舌面的薄苔)、舌底(轻轻抬起下巴,让青筋纹路露出来),提交时还对着镜头做了个鬼脸:“坐等结果,要是不准,我当场啃当归!”
进度条转了30秒,像熬粥时看着米粒慢慢开花。屏幕突然弹出张彩色报告,背景是淡墨画的药圃,当归、薄荷的简笔画飘在字边。“体质:轻度痰湿。”赵小胖念出声时,眼睛亮了半圈,“核心特征:易困倦(上午10点就想打盹)、舌苔略腻(像刚喝了奶茶没擦嘴)、大便偶有稀溏。”
他赶紧把手机怼到嘴边,舌面果然浮着层薄白苔,像蒙了层雾:“真准!我上周开会,刚到10点就眼皮打架,还以为是没睡够。”报告下面的调理建议更有意思,“茯苓山药粥(健脾利湿,山药选面山药哦,脆山药煮不烂)”“每日快走30分钟(别宅着刷手机,气血动起来才不淤)”“减少奶茶、甜食(痰湿就爱这些,别喂胖它啦)”,每条后面都跟着个小图标,奶茶杯上画了个叉,山药粥旁画了个笑脸。
“这哪是体质报告,这是我的生活监控器啊!”赵小胖对着镜头晃报告,“瑾姐说‘把日子过成药方’,现在揣手机里就能实现——这波必须冲!我先去买山药,你们赶紧测!”
他没注意到,直播后台的用户数正像被春雨浇过的竹笋,“噌噌”往上窜。技术小哥在机房啃包子时,屏幕突然跳出红色预警:“用户访问量突破3万,服务器负载过高!”他嘴里的包子差点掉地上,赶紧抱起备用服务器往机架上怼,电源线扯得滋滋响:“再加两台!别卡!”
半小时后,赵小胖的直播还没下,小程序的留言区已经堆成了小山。有个穿工装的网友发了张舌苔照,舌面腻得像铺了层奶油,配文:“刚测完痰湿,准备煮山药粥!症状全中,连我‘每天下午必点珍珠奶茶’都被算到了——这小程序是装了监控吧?”下面立刻有几十条回复,都是“我也是!”“它连我‘爱喝冰可乐’都知道,建议换成温茶”。
宝妈群里更热闹。李阿姨给女儿测完,把报告转发到家庭群:“你看这说你‘阴虚’,总口干、睡不着,还爱熬夜刷剧——小程序让你‘少看手机,喝银耳百合汤’,比我劝你管用吧?”女儿秒回个捂脸表情:“妈,我现在就去泡银耳。”有个奶奶不会操作,让孙女代测,结果出来时直拍大腿:“跟小区老中医说的一模一样!他让我别吃冰西瓜,小程序也这么说——这高科技,靠谱!”
下午三点,健身博主“小辣椒”的测试视频突然在首页爆了。视频里她穿着运动背心,捏着自己的腰腹说:“之前总以为胖是吃多了,节食瘦两斤,一吃火锅就反弹。测了瑾姐的小程序才知道,我是痰湿体质——它说‘祛湿比节食重要’,喝了三天茯苓茶,你们看!”她转了个圈,腰腹确实平了点,“舌苔也没那么腻了,连教练都说我气色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