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83章 在线药房·送药上门的温度

岐黄手记 第383章 在线药房·送药上门的温度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4 09:06:02

仁济堂的在线药房开在药圃后巷的老屋里,木窗棂上爬着紫苏藤,晨露落在叶片上,顺着纹路滑进窗台的陶盆里——那是林晚秋种的薄荷,说是“闻着清神,打包时不容易走神”。她踩着木屐走过青石板地,木屐“嗒嗒”声混着药工抓药的“窸窣”声,像支轻快的曲子。

墙上新贴了张煎药小贴士,是她用蝇头小楷写在宣纸上的,边角裁得圆润:“阿胶需烊化(敲碎后用热水融化,再倒入温药汤,别直接煮,会结块)”“薄荷后下(药快煎好前5分钟放,辛香才留得住,煮久了就成草味了)”“汤药温服最佳(38℃左右,像喝温水,太烫伤食道,太凉伤脾胃)”。字旁边画了小图标:阿胶块画成小方块,薄荷画成带锯齿的叶子,像本迷你绘本。

“晚秋姐,张老伯的订单审好了。”药工举着打印单喊,纸上“山楂荷叶茶”几个字被圈了圈,备注栏里的字迹歪歪扭扭,像蚯蚓爬:“牙不好,茶包弄大一点,不然渣子漏出来,卡牙里难受。”

林晚秋正用戥子称当归,归头圆胖,断面的油点像撒了把碎金。她放下戥子,木屐“嗒嗒”地跑到药柜前,抓起一把山楂干:“张老伯去年来面诊过,牙口确实不好,上次买的散装茶,回去说‘渣子卡得牙疼’。”她转头对药工说:“换双层滤布,缝成巴掌大的茶包,比常规的大一半,多缝两道边,别让渣子漏出来。”

她坐在竹编凳上缝茶包,指尖捏着棉线,针脚走得匀匀的。阳光从木窗漏进来,落在她发顶,像撒了层金粉。缝完最后一个,她从抽屉里拿出便签本——封面是她画的药圃,当归苗画得像小火箭。“老伯,每天泡一包就行,开水冲5分钟,喝的时候吹吹,别太烫。最近降温,泡的时候加片生姜,暖身子——晚秋留。”末尾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颗刚剥壳的糖。

傍晚送药师傅回来时,手里攥着个玻璃罐,罐口封着油纸。“张老伯给的枇杷膏,自己熬的,说‘比蜜还甜’。”师傅把罐子递给林晚秋,眉眼里都是笑,“他说‘这茶包比闺女买的还贴心,渣子一点没漏’,当场又订了半个月的,还让我给你带句话‘谢谢小姑娘,喝完这罐枇杷膏,我再给你熬点’。”

林晚秋把枇杷膏放在窗台,刚好在薄荷盆旁边。罐子里的膏体琥珀色,透着清润的光,像把夕阳装了进去。

老顾客李阿姨的订单是第二天上午来的,在线点了“当归黄芪乌鸡汤”的药材包。林晚秋审单时,特意在“当归”旁边标了“归头切片”——圆胖的归头切得薄如纸,煮的时候容易出味;黄芪选了有菊花心的,剪成小段,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像朵小太阳;连乌鸡都让后厨提前焯了水,血沫撇得干干净净,分装在真空袋里,袋口贴了标签:“乌鸡块(已焯水,直接下锅炖即可)”。

她想起李阿姨上次来面诊,说“炖鸡汤总腥,孙女不爱喝”,又写了张焯水小贴士,画了个小锅,里面飘着姜片和料酒:“冷水下锅,放3片姜、1勺料酒,水开后撇浮沫,撇干净汤才不腥,像给鸡洗热水澡,洗干净了才香。”

下午李阿姨发来照片时,林晚秋正在打包新订单。照片里的鸡汤奶白,当归的香像要从屏幕里漫出来,旁边摆着那张焯水小贴士。“晚秋给的法子太管用了!”李阿姨的语音带着笑,“汤一点不腥,孙女喝了小半碗,说‘比幼儿园的鸡汤甜’。”后面还附了段小视频: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勺子,嘴角沾着汤渍,奶声奶气地说:“奶奶,这个汤有香味,像药圃里的味道!”

林晚秋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打包区的木板上,旁边写着“李阿姨·当归黄芪乌鸡汤”。木板上已经贴了不少这样的反馈:有加班族的便签“凌晨收到药包,看到‘别熬太晚’的便签,突然觉得有人惦记,比咖啡提神”;有宝妈的短信截图“药材洗得真干净,没有泥沙,带娃没时间挑,太省心了”;还有留学生的朋友圈截图“在外地喝到仁济堂的药,像家里寄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赵小胖举着相机拍这些反馈时,镜头扫过林晚秋的手——她正给药材包贴便签,指尖沾了点当归粉,像落了层浅红。“别人卖药是卖包装,咱卖药是卖‘怎么把药吃对、吃舒服’。”赵小胖对着镜头说,“你看这便签,这小贴士,比说明书还贴心——这才是仁济堂的规矩,线上线下一个样。”

有次系统出了点小故障,一位宝妈订的“小儿健脾茶”晚送了半小时。本来该在孩子饭前送到,结果孩子都吃完晚饭了才到。林晚秋没等宝妈打电话,拎着药包和一小袋茯苓饼就去了——茯苓饼是她周末烤的,加了点山药粉,软软的。

“是我们没做好,耽误孩子喝茶了。”她把茯苓饼递给宝妈,声音里带着点歉疚,“这饼孩子能吃,健脾的,明天的茶包我们再送您一包,算赔罪。”

宝妈愣了愣,接过药包时,发现里面多了张便签:“健脾茶可以拌在粥里,孩子不爱喝的话,加半勺白糖,不影响效果——晚秋。”后来这位宝妈成了常客,在评价里写:“就冲这心意,我信他们的药。给孩子吃的,放心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我同事都跟着我拼单,说‘仁济堂的药让人踏实’。”

苏怀瑾来打包区看时,指尖拂过那张“谢谢小姑娘”的便签,字迹已经被阳光晒得有点浅。林晚秋正在给当归包贴标签,标签上除了“归头切片”,还画了个小箭头,指着“补血力强,适合气血虚”。

“以前总觉得在线药房就是‘送药快’,”苏怀瑾看着墙上的反馈,忽然开口,“现在才明白,快只是基础,让人觉得‘靠谱、被惦记’才是根本。”她想起祖父说的“药是死的,人是活的——药能治病,心能暖人,两样都到了,才是仁济堂的药”。

林晚秋抬头时,看见窗台的枇杷膏罐口,薄荷的清香正漫进去,和枇杷的甜混在一起,像春末的风。她忽然觉得,这些穿过屏幕的订单,其实都是一颗颗心——张老伯怕卡牙的小心,李阿姨想让孙女喝汤的暖心,宝妈担心孩子的操心,而她要做的,就是用茶包、便签、小贴士,把这些心接住,再轻轻送回去,让屏幕那头的人知道:哪怕隔着网线,也有人在认真惦记着他们的药,他们的舒服。

暮色漫进老屋时,林晚秋把新收到的反馈贴在木板上,是位独居老人写的:“药包上的字大,看得清,便签上的话像闺女说的,心里暖。”旁边的薄荷还在散发清香,和药香缠在一起,像在说:好的药房,从来不止是送药,是把药香里的温度,一路送到人心里。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