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81章 数字化的痛点·远程如何辨证

岐黄手记 第381章 数字化的痛点·远程如何辨证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4 09:06:02

赵小胖冲进诊室时,帆布鞋带蹭着青石板地,带起一小阵风,把苏怀瑾案头的脉诊记录吹得翻了页。他举着的手机屏幕还在发烫,留言像刚开闸的水,密密麻麻往上涌,指尖划过的地方,能看到“请假扣钱”“郊区赶路”“孩子刚睡”这些带着生活气的字眼,每个字都透着“想看病却难出门”的无奈。

“瑾姐你看这个,”他把手机怼到苏怀瑾面前,屏幕上是位妈妈的留言,附带一张模糊的舌苔照——只拍了舌中,舌边被嘴角挡住了,“她说孩子前天淋了雨,现在总咳嗽,想让你看看是不是风寒,又怕带出门再着凉。”

苏怀瑾正用红笔在脉诊记录上批注,“脉浮紧(风寒)”三个字力透纸背,笔尖还沾着点朱砂。她抬头时,目光先落在那张舌苔照上,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舌中看着有点白腻,但舌边没拍到——上次有个患者也只拍舌中,没看到舌边的齿痕,差点把‘脾虚痰湿’当成‘单纯风寒’,幸好后来面诊摸脉,才发现脉象沉缓,是痰湿夹风寒,差一点就开错了方向。”

她把脉诊记录往旁边推了推,露出压在下面的《难经》,书页上“脉之大会为寸口”的注脚被圈了又圈,老医家的批注“脉如水流,浮如萍叶、沉如石投,非手触不能辨”墨迹已经发深。“你看这句,”她指尖点着批注,“脉诊是中医辨证的根。就像看河水涨落,得亲手摸过水流的力道,才知道是真涨水还是表面波澜——远程光看舌苔、听描述,就像站在岸边看水色,摸不到水流的深浅,怎么敢断定是该疏泄还是固本?”

陆则衍刚结束远程会诊,听诊器还挂在颈间,金属片随着他的动作轻轻碰撞。他走到桌边,拿起赵小胖的手机,翻到那条“郊区患者要坐两小时车”的留言,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我上周跟省中医馆的李馆长聊过,他们搞纯线上问诊,上个月收到三起投诉——有个患者线上被诊断为‘实热’,开了清热的药,越吃越虚,后来面诊才发现是‘虚热’,脉象细数,根本不能用苦寒药。”

他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难经》说‘寸口脉分三部九候’,浮取看表证,沉取看里证,轻按重按力道不同,摸到的脉象能差出千里。远程问诊摸不到脉,就像给人看病却蒙着眼睛,风险太大。”

苏怀瑾没说话,反而在案头的空白纸上画起了流程图。她先画了个手机图标,箭头指向“舌苔照(舌尖、舌中、舌底三张) 症状表”,旁边用红笔标了行小字:“必须拍全舌,避免角度偏差”;再画了个诊室图标,箭头从手机图标引过来,下面写着“线下脉诊 最终辨证”,两个图标中间,用虚线连起“初步调理建议(非处方)”。

“或许可以这样,”她把纸转过来,对着陆则衍和赵小胖,“线上不做最终诊断,只做‘信息收集’:让患者传全三张舌苔照(舌尖看心肺,舌中看脾胃,舌底看气血),填清楚‘怕冷还是怕热’‘大便成形吗’‘咳嗽有没有痰’这些基础症状,我们先判断个大概体质,给点调理方向——比如风寒初起,建议喝生姜葱白汤,别熬夜;痰湿体质,提醒少喝奶茶,试试茯苓茶。”

她顿了顿,指尖在“线下脉诊”四个字上加重了力道:“最终要用药、要定治疗方案,必须线下摸脉。脉诊就像给病情‘定调子’,浮脉要解表,沉脉要温里,这调子定错了,后面的方子再准也没用。线上是为了让患者少跑腿,不是要丢了这‘定调子’的本事。”

陆则衍立刻翻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我让技术团队加个‘舌象拍摄指南’,用动画演示怎么拍全三张舌照——舌尖抵上颚,舌中展平,舌底别卷,再配个参考线,保证拍出来的舌苔‘不缺边、不歪斜’。另外开发个联动系统,线上填的信息自动生成电子档案,患者到院刷身份证,诊室电脑能直接调出来,省得他们重复说,医生也能快速接上思路。”

赵小胖已经点开了仁济堂官网的编辑后台,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噼啪响:“我现在就把方案发出去,加句‘脉诊必须面诊,线上仅作参考’,让大家放心——咱们不是图省事搞纯线上,是想让方便和靠谱能兼顾。”

方案公布后不到半小时,留言区就像被春雨浇过的草地,冒出一片新绿。有个程序员留言:“上周去医院,光排队就两小时,其实就想知道自己总犯困是不是湿气重,现在线上能先问个方向,太省心了!”;郊区的患者说:“先线上预诊,周末再顺路去面诊,不用特意请假,这才是真为患者着想”;还有位老中医在下面评论:“守住脉诊底线,就是守住中医的根——这方案靠谱,既顺了数字化的势,又没丢老祖宗的本。”

苏怀瑾看着这些留言,指尖轻轻抚过案头的《难经》,书页间夹着的当归标本还带着淡淡的药香。阳光从窗棂漏进来,把“脉之大会为寸口”几个字照得透亮,像在印证什么。

她忽然想起祖父常说的“老法子要会用,新路子要敢走,但根不能拔”。脉诊就是中医的根之一,就像药圃里的当归,得把根扎在土里,才能长出能补血的归头。数字化不是要把这根拔出来,是给它搭座桥,让更多人能走到桥的另一端,亲手摸到这扎得深、长得稳的根。

赵小胖还在兴奋地刷评论,忽然指着一条喊:“瑾姐你看!那个带孩子的妈妈说‘先按线上建议煮点生姜汤,等周末天气好再带孩子去面诊’——这就成了!”

苏怀瑾抬头时,正看见陆则衍在调试新系统,屏幕上的电子档案模板里,“舌象照片”栏清晰地分了“舌尖、舌中、舌底”三个框,旁边标着“必填”。窗外的薄荷被风一吹,清香漫进来,混着新打印的方案纸的油墨香,像在说:好的传承,从不是非此即彼——传统的根要扎牢,现代的桥要搭好,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走近中医,信中医,用中医。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