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80章 传承的爆点·省级非遗申报成功

岐黄手记 第380章 传承的爆点·省级非遗申报成功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4 09:06:02

仁济堂的朱漆大门敞开着,晨光像融化的金箔,铺满门前的青石板路。檐下的“仁济堂”牌匾被照得发亮,边角的雕花里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混着药圃飘来的薄荷香,漫成清润的晨雾。

授牌仪式的台子就搭在药圃前,铺着靛蓝色的布,上面摆着白瓷盘——左边是硫磺熏过的枸杞,亮得像裹了层蜡;右边是真品,暗红的果皮上带着自然的果霜。小棠站在台侧,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是件新做的白大褂,领口别着枚铜制的药碾徽章,是师兄特意给她刻的。

“别紧张,就像平时在药圃里练的那样。”苏怀瑾走过来,替她理了理微乱的辫子,指尖碰到她发烫的耳垂,“你手里的药,比谁都认得准。”

小棠点头,目光落在台下第一排——祖父坐在竹椅上,手里摩挲着那只老铜药碾,碾槽里还留着昨夜碾的薄荷粉,清香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漫出来。旁边坐着省长和文化厅的领导,摄像机的红灯亮着,像只专注的眼睛。

仪式开始后,小棠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她先拿起两盘枸杞,指尖悬在上方片刻,才稳稳捏住一粒硫磺枸杞:“左边这盘是硫磺熏制的——大家看,表面过亮,是硫磺增白的效果;凑近闻,有股淡淡的烟火气,没有自然果香;我刚才尝过,入口微涩,果蒂处也没有真品该有的自然脱落白痕。”

她把硫磺枸杞放回盘里,转而拿起真品:“右边这盘是道地枸杞,暗红的颜色很自然,表面有薄薄的果霜;闻着有清甜的果香;断面能看到细密的纹路,嚼起来带点自然的甜。”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轻响——是祖父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眼里的笑意像晨雾里的光。

接下来是炮制演示。木桌上摆着黄酒、当归片和小巧的蒸笼。小棠拿起当归,先倒上黄酒,指尖翻动着饮片,让每片都裹上酒液:“酒蒸当归要先闷润半小时,让黄酒慢慢渗进去,就像给干海绵浇水,得让它吸透了才管用。”她看了眼手腕上的表——是三天前特意调准的,秒针正指向“30分钟”的刻度。

闷好的当归片放进蒸笼时,蒸汽立刻腾起来,带着酒香和当归的药香。“水开后蒸40分钟,”她守在蒸笼旁,声音被蒸汽烘得温润,“蒸到断面发黑、捏起来软软的就行——这样当归的油分能更好地保留,药效更稳,还没那么冲的味,病人喝着不遭罪。”

最后是抄方。砚台里的墨是她提前磨好的,浓淡刚好。她拿起狼毫笔,在处方笺上写下“炙甘草3g”——“炙”字的点稳稳落在正中央,笔画间再没有当初的颤抖。写完后,她特意在剂量“3g”的小数点旁顿了顿,像在确认什么——那是她曾抄错30遍的字,此刻每个笔画都透着笃定,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碾轮的打磨。

演示结束时,台下的掌声漫过来,像风吹过药圃的声浪。省长走上台,先看了看蒸笼里的当归,又拿起小棠放在桌边的迷你铜药碾——铜面被摩挲得发亮,刻着的“仁”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他捏起一点碾槽里的薄荷粉,放在鼻尖闻了闻:“这手艺好。”

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得很远:“有老祖宗的规矩——认药靠眼、鼻、口、手,半点含糊不得;还有年轻人的灵气——会用显微镜看细胞,会用直播讲认药,让老手艺能被更多人看见。”他转向镜头,目光温和却有力,“传统手艺最怕两样:一是后继无人,二是变‘死’了,成了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仁济堂厉害的是,让年轻人愿意沉下心学,还能把老法子和新技术拧成一股绳——这才是‘活态传承’,活在药圃里,活在诊室里,活在师徒的手里和心里。”

授牌时,祖父颤巍巍地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牌递给苏怀瑾。铜牌沉甸甸的,镀着金,边缘的花纹和他那只老药碾的刻痕有几分像。他没说话,只是摸了摸小棠的头,指腹划过她发间的药香——那是常年碾药留下的味道,和他年轻时身上的味道一模一样。

小棠看着铜牌上的光,忽然想起上周整理认药笔记时,翻到的第一页——那是她刚拜师时写的,字歪歪扭扭:“薄荷:性凉,碾时要轻,不然香味会跑。”旁边画着个丑丑的铜药碾。现在那本笔记已经记满了,最后一页贴着她给社区小男孩看诊时画的推拿图,旁边标着“2024年秋分,小宝积食好转”。

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迷你铜药碾,忽然懂了“非遗”不是块冰冷的牌子,也不是博物馆里蒙尘的老物件。是她每天碾的药(薄荷粉的清香),是记了半本的笔记(当归的油点和显微图),是给奶奶调的方子(炒白术的温软),是给小宝画的推拿图(足三里的位置)——是能融进日子里,能实实在在帮到人的手艺。

仪式结束后,赵小胖举着相机跑过来,镜头里正回放小棠演示的画面。“火了!”他把手机递给小棠,vlog的标题已经改好了:《00后小徒弟和她的铜药碾:这门手艺,我们接过来了》。视频里,她推着碾轮碾薄荷的样子,渐渐和祖父年轻时的老照片重叠——黑白照片里的年轻人也推着药碾,动作和她一模一样。

评论区里,有条留言被顶到了最前面:“原来传承不是口号。是铜药碾传到了00后手里,是老手艺学会了用显微镜,是有人真的在把‘认药先认心’,过成一天又一天的日子。”

小棠抬起头,阳光落在药圃里,薄荷的叶子上还沾着露水,被照得透亮。远处,研学班的孩子们正蹲在篱笆旁给紫苏浇水,乐乐举着小铲子,像举着什么宝贝。

风掠过药圃,带来新翻的泥土香和薄荷的清苦。小棠握紧手里的铜药碾,忽然觉得,这不是传承的终点——这只是新的开始。就像祖父说的,药碾子会一直转下去,碾着药材,也碾着时光,把老祖宗的智慧,传到更远的地方去。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