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北京的林阿姨又开始忙碌起来。每天清晨,她总会取出那只用了多年的紫砂炖盅,放入几朵洁白的银耳和淡雅的百合,慢慢熬煮一锅晶莹剔透的羹汤。这习惯她已经保持了十余年,自从那年秋天连续咳嗽了一个月后,一位老中医给她开了这个“方子”,不仅治好了她的咳嗽,连多年的失眠问题也意外改善了。
“这百合银耳羹啊,比什么药都管用。”林阿姨常对邻居们说,“秋天干燥,人就容易生病,喝了这个,浑身都舒坦。”
千年智慧:百合与银耳的养生渊源
银耳,这种看似普通的食用菌,在我国已有千年食用历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滋阴养胃。”古人称银耳为“菌中冠”,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备受推崇。
百合则更早见于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在中医理论中,百合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具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
将这两味食材配伍使用,可谓相得益彰。银耳侧重润肺生津,百合偏重清心安神,二者合力,正好应对秋燥带来的种种不适。
秋燥伤身:现代人的健康隐患
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下降,人体容易通过呼吸和皮肤丢失大量水分。中医认为“燥邪”易伤肺阴,导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秋季确实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湿度降低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
与此同时,随着气温下降,人们开始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减少了水果和蔬菜的消费,这更进一步加剧了体内津液的不足。办公室长时间开空调、熬夜加班等现代生活方式,更是雪上加霜,让很多人陷入“外燥内热”的亚健康状态。
32岁的张先生就是典型例子。作为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每天在空调环境中工作超过10小时,常常感到喉咙干痒、眼睛酸涩,晚上又失眠多梦。“吃了各种润喉糖都不管用,后来喝了妻子做的百合银耳羹,才感觉真正得到了缓解。”
科学解析:百合银耳的营养密码
现代营养学研究揭示了传统智慧的科学基础。银耳富含银耳多糖,这是一种具有极高生物活性的物质研究表明,银耳多糖能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细胞活性,还有抗辐射、抗溃疡等作用。
银耳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其天然植物胶质可在胃部形成保护膜,减缓食物吸收速度,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
百合则富含蛋白质、淀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碱。这些成分对呼吸系统有保护作用,能够镇咳祛痰。百合中的秋水仙碱等物质还具有镇静安神效果,对失眠、多梦有改善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显示,银耳和百合搭配食用,其营养成分能够相互促进吸收,发挥“1 1>2”的效果。特别是银耳中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百合中钙质的吸收,而百合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又能增强银耳多糖的生物利用度。
百变配方:百合银耳的花样吃法
传统的百合银耳羹做法简单:取银耳一朵,百合3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冷水浸泡2小时,去蒂撕成小朵,然后与百合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但随着人们口味需求的多样化,百合银耳也有了更多创新做法:
雪梨百合银耳汤:加入雪梨块一同炖煮,增强润肺止咳功效,适合咳嗽严重者。
红枣枸杞百合银耳羹:加入红枣和枸杞,补血安神,适合面色萎黄、失眠多梦的人群。
南瓜百合银耳粥:与南瓜、大米同煮成粥,健脾养胃,适合消化不良者。
百合银耳冰淇淋:将炖好的百合银耳羹冷却后放入冰淇淋机,制成健康甜品,满足甜食欲又不失养生功效。
从事设计工作的李小姐分享了自己的创意:“我喜欢在百合银耳羹中加入少许桂花和椰奶,这样既有传统的养生效果,又满足了现代人对美味的需求。每周我都会做一锅,分装后冷藏,可以吃两三天。”
适时而食:秋季养生的时间智慧
中医强调“因时养生”,认为不同季节应当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秋季养生应以“润燥”为中心,而百合银耳正是此时的最佳选择。
最好在早晨食用百合银耳羹。经过一夜的呼吸和蒸发,人体在清晨处于最缺水的状态,此时服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补充津液。晚上睡前1-2小时食用,则能发挥其安神助眠的功效。
北京的退休老中医王大夫建议:“百合银耳虽好,也不可过量。一般成人每周食用3-4次为宜,每次一碗足矣。体质虚寒的人可以加入几片生姜平衡寒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