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日常养生常识 > 第41章 秋季厨房养生食疗,麦冬加黄芪!

秋风起,暑热渐消,带来的不仅是天高云阔的爽朗,还有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干燥与收敛。你是否开始感到喉咙干痒、皮肤紧绷、甚至偶尔会干咳几声?夜里也或许不如夏日那般沉睡,多了几分辗转?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秋燥”在悄悄作祟。

秋季,五行属金,对应人体肺脏。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呼吸,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秋燥之气最易伤肺,导致肺阴亏损,出现口干、咽痛、咳嗽、皮肤干燥、便秘等一系列“燥”象。同时,秋气主“收”,人体的阳气也开始从体表向内收敛,为冬藏做准备。此时,若夏季耗散过多的气未能及时补充,就容易感到疲惫乏力、气短懒言,这便是“秋乏”的由来,本质是气虚。

因此,秋季养生的核心,便在于“润燥”与“补气”的双管齐下。而我们的厨房,正是实践这一养生智慧的最佳场所。今天,就为大家请来两位药食同源的“明星”——麦冬与黄芪,它们一润一补,堪称秋季养生的“黄金搭档”。

---

识得仙草真面目:麦冬与黄芪的深度解读

在将它们请进厨房之前,我们不妨先深入了解这两位“老友”的秉性。

麦冬:甘润救肺的“补水仙子”

麦冬,又名“阶前草”、“麦门冬”,其块根入药。它质地柔润,味道甘中微苦,性微寒,稳稳归于肺、胃、心三经。

它的本领何在?

· 核心功放: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 如何工作? 麦冬的“润”是它能生出津液来直接滋润我们干燥的脏腑。对于肺燥,它能润肺止咳;对于胃燥,它能生津止渴;对于心阴虚引起的虚烦失眠,它能清心宁神。在干燥的秋季,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肺部和呼吸道,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湿润顺畅。

· 挑选秘诀: 优质的麦冬呈纺锤形,表面淡黄色,半透明,质地柔韧,断面细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嚼起来甜中带苦。颜色过于惨白或过于暗沉、有酸味的则可能经过硫磺熏制,不宜选购。

黄芪:补气固表的“能量卫士”

黄芪,素有“补气之长”的美誉,是中药里补气力量最强大、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它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

它的威力几何?

· 核心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 如何工作? 黄芪的“补”是它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功能,尤其是脾肺之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黄芪通过强健脾胃,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更好地转化为气血能量;通过补益肺气,增强我们呼吸和抵抗外邪的能力。它的“固表”,好比给身体加固了一层无形的防护罩(增强免疫力),防止秋风邪气轻易入侵。对于秋日感到的疲惫、气短、易感冒,黄芪就是绝佳的“能量补充剂”。

· 挑选秘诀: 好的黄芪以身干、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切片呈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有浓郁的豆腥气。内蒙古、山西产的野生“北黄芪”品质尤为上乘。

为何二者是天生一对?

麦冬性寒润,黄芪性温补。单用麦冬过于寒凉,恐伤脾胃阳气;单用黄芪过于温燥,在秋日易助长燥邪。而二者结合,黄芪的温燥之性被麦冬的寒润所中和,麦冬的滋腻之弊又被黄芪的行气之力所化解。一补一润,一温一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达成气旺津生,润而不腻,补而不燥的完美平衡,正是应对秋日“气阴两虚”局面的妙法。

---

厨房里的养生实践:麦冬黄芪食疗方大全

理论已备,实践为王。让我们将这两位主角请进厨房,变身成为一道道美味又养生的佳肴。

一、基础核心:麦冬黄芪茶(滋阴补气代茶饮)

这是最简单、最日常的享用方式,适合全家人作为秋季的保健茶饮。

· 配方: 麦冬10克,黄芪10克。

· 做法:

1. 将麦冬和黄芪略微冲洗,放入保温杯中。

2. 冲入沸水,盖上盖子,焖泡15-20分钟即可饮用。

3. 可反复冲泡至味淡,最后将麦冬和黄芪嚼食,营养不浪费。

· 变化升级:

· 口干明显者: 可加入5-6颗雪花梨干或一小把鲜百合,增强润肺效果。

· 熬夜虚火者: 可加入枸杞子10克,滋补肝肾。

· 口感追求: 可加入一小颗冰糖或一小勺蜂蜜(待水温降至60℃以下再加蜂蜜)。

· 饮用指南: 每日一剂,代茶频饮。建议在白天饮用,晚上睡前不宜多饮,以免起夜影响睡眠。

二、进阶滋养:麦冬黄芪养生汤(炖汤的灵魂伴侣)

秋季是喝汤的季节,在汤水中加入麦冬和黄芪,能让一锅平凡的汤瞬间升级为养生药膳。

· 推荐汤品一:麦冬黄芪乌鸡汤(滋阴补气,养血安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