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症总括
各种疝气都是厥阴经和任脉的病症,外因是风寒邪气聚集凝结,内因是湿热被寒邪郁滞,症状都是牵引睾丸、引起腹部疼痛。胎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疾病,总的来说要辨别热证多表现为松弛,寒证多表现为疼痛,属血分的疝气位置固定不移,属气分的疝气位置游走变动,湿邪引起的坠胀感觉沉重,虚证引起的坠胀感觉轻微。
【注释】厥阴经环绕生殖器进入少腹,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向上到阴毛边缘,沿着腹部里面上行到关元穴,所以各种疝气没有不与这两条经脉相关的。小儿患这种病,多因先天不足、内脏虚弱,又因外感风邪、内伤生冷,寒邪凝结而发病;有的因湿热郁积在体内,又被外部寒邪束缚,邪气乘虚进入血分,流入厥阴经,厥阴属肝,肝的特性是急速,所以会牵引睾丸和少腹产生绞痛。另外有胎疝这一病症,多因孕妇哭泣过度损伤身体,扰动阴气,导致邪气结聚不散,使胎儿出生后就患上这种病。大致来说,热证疝气多表现为松弛,寒证疝气多表现为疼痛;属血分的疝气位置固定,属气分的疝气位置游走;湿邪引起的肿胀坠胀感觉沉重,虚证引起的肿胀坠胀感觉轻微。根据不同病症进行治疗,自然能切合病情。
寒疝
寒湿在体内积蓄的时间已经很久,又被风寒、冷水、湿气侵袭,阴囊寒冷、坚硬疼痛,形成寒疝,用乌头桂枝汤、金茱丸治疗有效。
【注释】寒疝这种病,是因为小儿平时过多食用生冷食物,或者睡在潮湿的地方,导致阴寒在体内凝结,气机阻滞不通,时间长了,又被风冷侵袭、水湿伤害,所以发病时阴囊寒冷、结块坚硬,牵引少腹疼痛。刚患病且伴有表证的,用乌头桂枝汤为主治方剂;寒邪严重的,用金茱丸治疗。
乌头桂枝汤
桂枝 赤芍药 甘草(炙) 乌头
把生姜当作药引,和其他药材一起加水煎煮,煮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乌头桂枝治寒疝,解表温中法最良,广桂枝同赤芍药,乌头甘草引生姜。
金茱丸
金铃子肉(一两) 吴茱萸(五钱)
将上述的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用酒煮面糊,以此作为黏合剂来制成药丸,药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几颗,用盐汤送服。
湿热感寒疝
小儿若过度食用厚味食物,会滋生湿热。此时又感受风寒,就会形成疝气。发作时阴囊松弛、红肿,还常有刺痛感,服用乌头栀子汤就能使症状缓解。
【注释】小儿平常若过多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会导致体内滋生湿热。湿热之气向下运行,流注到阴囊部位,又被风寒之邪束缚,于是疝气病症就形成了。发作的时候,阴囊松弛且红肿,经常产生刺痛。此时应当用乌头栀子汤进行调理治疗,如此疝气才有望痊愈。
乌头栀子汤
乌头 栀子(炒)
将上述药物,使用顺流水(即江河水之类顺势流动的水),加入姜汁一同煎煮后服用。
(方歌)湿热感寒疝气疼,乌头栀子汤最灵,栀子乌头姜汁共,顺流水煎病即宁。
胎疝
胎疝大多是因为母亲孕期过度啼哭,孩子出生后阴囊部位坚硬,且疼痛没有固定时间。症状较轻的,用十味苍柏散治疗;症状较重的,适合用金铃散或川楝丸。
【注释】胎疝这种病症,是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过度啼哭悲伤,气机郁结不能疏散,蕴结在胞胎之中,致使孩子出生后阴囊部位坚硬并伴有疼痛。病情较轻的,用十味苍柏散来主治;病情严重的,用金铃散或者川楝丸来主治。
十味苍柏散
青皮(醋炒) 川附子(炮) 黄柏 南山楂肉(酒炒) 苍术(米泔水浸) 香附(制) 益智仁 元胡索(醋炒) 桃仁 甘草(炙)
以小茴香作为药引,与其他药物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十味苍柏治胎疝,青皮川附柏楂苍,香附益智元胡索,桃仁甘草引茴香。
金铃散
三棱 莪术(各三钱) 陈皮 赤茯苓(各五钱) 茴香(三钱) 甘草(二钱,生) 槟榔 枳壳(各三钱。麸炒) 钓藤钩 青皮(各四钱。炒) 南木香(三钱) 金铃子肉(一两)
将上述药材中,槟榔和木香不经过加热处理,其余药材进行烘焙,之后把所有药材一起研磨成细粉末。每次服用半钱到一钱的量,用纯净无杂质的酒调配后服用。
川楝丸
木香 槟榔 三棱 莪术(各三钱) 青皮(醋炒) 陈皮(各四钱) 川楝肉(八钱) 芫花(五分,醋炒) 辣桂(二钱) 牵牛(二钱,生,取仁) 巴豆(三粒,去油)
把上述药物研磨成极其细腻的粉末,用面糊作为黏合剂制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三四颗,用姜汤送服。
阴肿
阴囊肿大是邪气凝聚所致,风气盛时多瘙痒,湿气盛时多坠胀,热气盛时多疼痛。疏风五苓散、导赤散可应对相关症状,偏坠之症用守效丸疗效显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