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痰症门--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痰症门--

作者:医衣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3:32:22

痰症总括

痰是因为津液不能在全身布散,阴气过盛就形成饮,阳气过盛就形成痰。浓稠黏糊且呈黄色的是燥热之痰,清稀色白的是湿寒之痰。

【注释】所谓痰,是水谷所化成的津液不能散布到全身,留在胸中形成的。大多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或者婴幼儿时期过度食用油腻味厚的食物,导致脾胃没办法正常运化而产生。如果人体阴气向来旺盛,就会化为饮;阳气向来旺盛,就会化为痰。浓稠黏糊呈黄色,排出艰涩困难的,叫做燥痰;清稀色白,滑润容易咳出的,叫做湿痰。这两种情况,有的适合用清润的方法,有的适合用通利的方法,治疗方式各有不同。

燥痰

燥痰是因肺燥,导致痰液干涩难以咳出,伴有气逆、气喘咳嗽,躺卧时也感觉不舒服,还会出现面色发红、口干、小便色红等症状,此时使用清气化痰丸或滚痰丸能取得较好疗效。

【注释】燥痰,是由于火邪扰动而形成的痰。火势强盛时,痰液大多干燥黏稠,引发气逆、气喘咳嗽,夜晚躺卧时不能安宁,患者面色发红、口干,小便颜色黄赤。症状较轻的,使用清气化痰丸来清热化痰;症状较重的,则用苏葶滚痰丸来攻下痰邪。

清气化痰丸

胆南星(九转) 半夏(各一两五钱。姜制)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炒,去皮尖) 栝楼仁(去油) 黄芩(酒炒) 白茯苓(各一两)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精细粉末,以姜汁为黏合剂制成药丸,服用时用淡姜汤化开后服下。

苏葶滚痰丸(方剂见“食积咳嗽”相关内容)。

湿痰

湿痰是因脾脏有湿,孩子会懒得进食,身体倦怠、嗜睡,面色发黄。若痰液较多,宜用枳桔二陈剂;若水饮较多,则用桂苓甘术汤。

【注释】湿痰,是因为小儿过量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损伤了脾胃,致使脾土虚弱且湿气内生,无法正常运化水谷,从而形成湿痰,这种痰滑润且容易咳出。脾脏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所以孩子不爱吃东西。脾主四肢,因此孩子会感到倦怠、嗜睡。脾在五行中属土,所以面色大多发黄。如果痰液较多,适宜使用枳桔二陈汤,并加入苍术、白术,以去除湿气、化解痰液;如果水饮较为严重,就必须使用桂苓甘术汤,以扶助阳气、消散水饮。只要调理治疗得当,痰液自然就会化解。

枳桔二陈汤(方剂见“哯乳”相关内容)。

桂苓甘术汤

茯苓 桂枝 甘草(生) 白术(土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将其与其他药物一同放入水中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汤。

(方歌)桂苓甘术湿痰饮,除湿利饮更扶阳,茯苓桂枝生甘草,白术土炒引生姜。

-----------------------------------

-----------------------------------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ixmao)【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