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删补名医方论3-7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删补名医方论3-7

作者:医衣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3:32:22

茵陈蒿汤

阳明病若出现发热,仅头部出汗,身体其他部位无汗,小便不通畅,口渴且喜欢喝水浆,这是体内有瘀热蕴结在里的表现,身体必然会发黄。若伴有腹部微微胀满的症状,就用本方进行治疗。

药物组成: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开,十四枚)、大黄(二两)。

以上三味药,用二斗水,先煮茵陈蒿,待水量减少六升后,加入另外两味药,继续煮至取汁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利,尿液如同皂角汁的状态,颜色纯正赤红,经过一夜腹部胀满减轻,黄疸之邪会随着小便排出体外。

【集注】柯琴说:太阳病与阳明病都有发黄的病症。仅头部出汗而身体无汗,那么热邪无法向外发散;小便不通畅,热邪就不能向下排泄,所以瘀热蕴结在里。然而“里”的部位有所不同,肌肉属于太阳经所主之里,应当通过发汗来解表,所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是凉散之法。心胸属于太阳经与阳明经所主之里,应当用寒凉药物来克制热邪,使用栀子柏皮汤,这是清火之法。肠胃属于阳明经所主之里,应当从内部泻下,所以创立本方,这是逐秽之法。茵陈禀受北方水寒之气,历经寒冬而不凋零,傲霜凌雪,偏能承受大寒之气,因此能够清除热邪的留结,率领栀子来通利水源,协同大黄来调和胃中实热,使全身内外的瘀热,都随着小便排出体外,腹部胀满自然减轻,肠胃不受损伤,这符合“引而竭之”的治疗原则,是阳明病利水的圣方。

柯琴又说:仲景治疗阳明病口渴饮水有四种方法:原本是太阳病转属阳明的,用五苓散微微发汗来消散水气;出现大烦、口渴且小便自利的,用白虎加人参汤清泻火热而生津;脉浮、发热且小便不利的,用猪苓汤滋阴并利水;小便不利且腹部胀满的,用茵陈蒿汤来泄除胀满,使黄疸之邪从小便排出。对病情和治法,仲景心中早有明确规划。常常思考仲景通利小便必定使用能促进气化的药物,通导大便必定使用承气类药物。所以小便不利的,必定加用茯苓,病情严重的还要兼用猪苓,因为茯苓和猪苓是促进气化的药物,而小便的通利取决于气化。这里小便不利却不用茯苓、猪苓是为什么呢?《伤寒论》中说:阳明病,出汗多且口渴的,不可使用猪苓汤,因为出汗多会导致胃中干燥,而猪苓汤又会通利小便。由此可知,阳明病出汗多且口渴的不可用猪苓汤,那么不出汗且口渴的,津液本就先已亏虚,更不可使用猪苓汤就很清楚了。这里用能推陈致新的茵陈,佐以屈曲下行的栀子,不使用枳实、厚朴来承气,也不用芒硝的峻猛通利,那么大黄在这里仅能润燥,大便不会立刻通行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然要经过一夜腹部才开始减轻,黄疸从尿液排出而不是通过大肠排出,仲景立法如此神奇,实在难以想象。

小柴胡汤

治疗伤寒病五六天,出现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胸胁部位感到胀满难受,神情沉默、不想吃东西,心里烦躁且容易呕吐,口中发苦、耳朵发聋,脉象弦数,这是少阳经半表半里的证候,适宜用这个汤剂来和解病邪。

药物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经过炙制)、生姜(三两,切成片)、大枣(十二枚,掰开)

以上七味药,用一斗二升的水,煮到剩下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煮,煮到剩下三升,每次温热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出现胸中烦躁但不呕吐的情况,去掉方中的半夏、人参,加入栝楼实。

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入人参、栝楼根。

如果腹中疼痛,去掉黄芩,加入芍药。

如果胁下出现痞塞坚硬的情况,去掉大枣,加入牡蛎。

如果心下悸动,小便不通畅,去掉黄芩,加入茯苓。

如果不口渴但体表有轻微发热,去掉人参,加入桂枝,盖上衣物使身体微微出汗就会痊愈。

如果咳嗽,去掉人参、大枣、生姜,加入五味子、干姜。

【集注】程应旄说:这个方剂用小柴胡来命名,是取它与少阳经相匹配的意思。至于制作这个方剂的宗旨以及药物的加减法,就像所说的“上焦能够通畅,津液能够下达,胃气因此调和”,已经把这些要点都涵盖了。为什么呢?少阳经的经脉沿着胁肋分布,在腹部属阳、背部属阴的分界之间,在体表的邪气想要进入体内,被体内的正气所抗拒,所以就出现恶寒过去发热又来的情况。体表和体内的正气相互抗拒,邪气就留在了分界的部位,所以胸胁会感到胀满难受。人的精神意识因为正邪相互抗拒而昏沉困倦,所以会神情沉默。肝木受到邪气侵袭就会妨碍脾土,所以不想吃东西。胆作为阳木,处在清阳的通道,被邪气郁滞,火气没有地方宣泄,就向上侵犯心脏的部位,所以会心里烦躁。清气郁滞而化为浊气,就会形成痰饮停滞,所以容易呕吐,呕吐之后肝木和心火的郁滞都能得到舒展,所以会有呕吐的表现。这些就是少阳病必定会有的症状,其他那些“或者”出现的症状,是因为少阳在人体属于游走的部位,凡是体表和体内经络之间的空隙,邪气都能够随着这些部位的虚弱而表现出来,是不固定的邪气。根据这些症状,有些好像都是太阳经病所具有的,只是因为在五六天的时候出现,所以就归属于少阳病,只有半表半里的症状同时存在,才是小柴胡汤症。方剂中用柴胡疏泄肝木之气,使半表的邪气能够从外部宣泄出去,黄芩清泄火热,使半里的邪气能够从内部清除。半夏消除痰饮,降逆体内上逆的气机。人参补充长久以来的虚损,帮助生发正气。甘草辅助柴胡、黄芩调和体内和体表的正气,生姜、大枣辅助人参、半夏通达营气和卫气,相互配合,使邪气不会向体内发展而从外部解除。至于那些出现烦躁但不呕吐的情况,是火气已经形成燥热结实并且上逼胸部,所以去掉人参、半夏,加入栝楼实。出现口渴的情况,是燥热已经耗伤了津液并且上逼肺部,所以去掉半夏,加入栝楼根。腹中疼痛,是肝木之气散布到脾土之中,胃中的阳气受到困扰,所以去掉黄芩来安定脾土,加入白芍来抑制肝木。胁下出现痞塞坚硬的情况,是邪气已经停留导致肝木之气壅实,所以去掉大枣的甘腻滞涩,加入牡蛎的咸寒软坚散结。心下悸动、小便不通畅,是水邪侵犯到了心脏,所以去掉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伐伤正气,加入茯苓的淡渗之性来利水渗湿。不口渴但身体有轻微发热,是半表的寒邪还滞留在肌肤,所以去掉人参,加入桂枝来解表散寒。咳嗽的情况,是半表的寒邪侵犯到了肺部,所以去掉人参、大枣,加入五味子,把生姜换成干姜来温肺;虽然有肺寒但不减少黄芩的用量,是担心干姜会助长热气。总之,邪气在少阳经,是体表有寒、体内有热,两种郁滞的情况不能得到宣散,所以小柴胡汤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应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的规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