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洛阳城中文武争
洛阳城的朱雀大街上,蜀军士兵正在清理瓦砾。断戟残戈被堆在街角,阳光照在锈迹斑斑的甲胄上,泛着暗哑的光。几个老者蹲在残破的屋檐下,看着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扶起倒伏的槐树,其中一个捋着花白的胡须叹道:"建兴年间诸葛亮丞相率军北伐时,我还见过蜀军,那时的旗帜,和如今一般鲜红啊。"
姜维身着素色锦袍,在张翼、廖化的陪同下走在街面上。他没有穿铠甲,腰间只悬着一柄佩剑,靴子踩在尚未清扫干净的碎石上,发出轻微的响动。经过洛阳宫城的断墙时,他伸手抚摸着被火药熏黑的砖块,那里还残留着攻城时的灼热气息。
"将军,洛阳令的人选已定,是前魏中郎陈泰。"张翼递过一份名册,"此人是陈群之子,在洛阳士族中颇有声望,城破时带着家眷封存府库,并未抵抗。"
姜维接过名册,指尖划过"陈泰"二字:"他愿归顺?"
"愿降,但求保全洛阳百姓。"廖化补充道,"昨日他还带人修复被战火焚毁的粮仓,说要尽快让百姓有粮可食。"
正说着,街角传来争吵声。一个蜀军校尉正扯着个穿儒衫的年轻人,双方剑拔弩张。姜维皱眉走近,听见校尉怒吼:"我家将军有令,凡藏匿魏官文书者皆以通敌论处,你这刁民竟敢私藏户籍册!"
年轻人昂着头,手里紧紧抱着个布包:"此乃洛阳县户籍,关乎数千百姓生计,岂能让你随意焚毁?"
"放开他。"姜维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校尉见是姜维,连忙松手。年轻人这才抬头,看清来人后愣了愣,突然跪地:"草民杜预,见过姜将军!"
"你就是杜预?"姜维扶起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名字他早有耳闻,据说此人精通律法,曾为司马昭草拟过《晋律》,没想到竟在洛阳城中,"户籍册可愿交予官府?"
杜预将布包呈上:"非是草民抗命,只因前魏户籍多有讹误,草民已核对三月,修正了数千处错漏,愿献予将军,助官府安抚百姓。"
姜维翻开户籍册,只见上面用朱笔密密麻麻标注着修改之处,字迹工整严谨。他合上册子递还杜预:"你愿出任洛阳主簿,主持户籍整理之事吗?"
杜预眼中闪过惊喜,随即躬身:"草民愿效犬马之劳!"
一旁的张翼低声道:"将军,此人是司马昭旧部,恐不可信......"
"用人当观其行,而非其过往。"姜维打断他,对杜预道,"明日到州府衙署任职,所需人手、笔墨皆可调配。"
待杜预离去,廖化忧心忡忡:"如今洛阳城内,魏臣降者过半,但若委以重任,怕是......"
"我等兴复汉室,非为屠戮,而是为安天下。"姜维望着宫城方向,"司马懿逃往邺城,河北未定,若洛阳不稳,我军将腹背受敌。"他对身后的亲兵道,"传我令,凡愿归顺的魏官,一律保留原职,有功者另行擢升;百姓免缴今年赋税,官仓开仓放粮,赈济贫弱。"
回到临时设置的大将军府(原魏司徒府),李狗剩正蹲在院里擦拭铠甲。见姜维回来,他连忙起身,铠甲上的冰裂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这是他在邺城之战中缴获的魏军重铠,胸口还留着一道箭痕。
"将军,许昌送来的粮草已入仓,夏侯将军派信使说,邓艾在并州调集兵马,似有南下之意。"李狗剩递过一封密信。
姜维拆开密信,眉头微蹙。信中说邓艾收拢了数万残兵,又联合了鲜卑部落,在壶关囤积粮草,看样子是想夺回洛阳。他将密信递给张翼:"邓艾此人善用地形,壶关险峻,若他南下,我军需早做防备。"
张翼看罢信,沉吟道:"可派阿莱娜率羌骑北上,扼守太行陉,阻断并州通道。"
"羌部刚助我军拿下宛城,不宜再劳烦。"姜维摇头,"我自有计较。"他对李狗剩道,"你带三百亲兵,明日去偃师督造连弩车,越多越好,需在半月内完工。"
李狗剩抱拳:"末将遵命!"转身时铠甲碰撞发出铿锵声,走到门口又回头,"将军,方才见陈泰在府外徘徊,似有要事禀报。"
姜维道:"让他进来。"
陈泰身着朝服,手持一卷文书,见到姜维便躬身行礼:"将军,洛阳城内有二十余处坞堡,皆为魏室宗亲所建,囤积粮草兵器,拒不归顺,其中以曹爽之弟曹羲的坞堡最为顽固,昨日还射杀了前去招降的使者。"
姜维接过文书,上面列明了坞堡的位置和兵力。他手指在"曹羲坞堡"上重重一点:"明日辰时,你带路,我亲自去会会这位曹侯爷。"
次日清晨,姜维只带了五百亲兵,随陈泰前往城西的曹羲坞堡。坞堡建在邙山余脉上,墙高丈余,门口立着两尊石狮,墙头的魏军弓弩手严阵以待,旗杆上"曹"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来者何人?"墙头传来喝问,曹羲身着银甲,手扶垛口向下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