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科幻 > 幽谷怨灵 > 第2252章 光阴根下的星河流转

幽谷怨灵 第2252章 光阴根下的星河流转

作者:爱吃花朵馒头的郭锐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27 10:41:42

蓝布在晾衣绳上摇晃,风过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无数根针脚在轻轻叩问时光。张阿姨站在竹梯上收布,靛蓝色的影子投在青石板路上,与墙根蔓延的青苔交叠,恍惚间竟分不清哪是布的褶皱,哪是岁月刻下的纹路。

"这布得阴干才好。"她踩着竹梯往下挪,怀里的蓝布沉甸甸的,浸着初秋的潮气。去年栽的蓝草在院角冒了新苗,叶片上的绒毛沾着晨露,像极了父亲当年给我扎的红头绳,总带着点未干的水汽。小侄女举着手机跟在后面拍,镜头里张阿姨的白发与蓝布相映,弹幕突然刷过一行字:"这颜色里住着整个南京的秋天。"

父亲的银线盒被摆在了新做的玻璃柜里。社区文化馆的人来看过,说这民国银线与蓝布染技是绝配,想做个专题展览。小侄女抱着平板设计展签,把祖父打银器的老照片、父亲机床厂的工作证,还有她自己绣的星尘图案拼在一起,做成了时光轴。"爷爷的银线不该躺在抽屉里。"她指尖划过屏幕上的银线,"就像蓝草总得见阳光,这些老物件也得跟人说话才行。"

秋分那天的市集来了位特殊的客人。白发老人颤巍巍地从包里掏出个蓝布荷包,针脚处的银线已经发黑,却依旧能看出是父亲的手法。"五十年前,我爹在夫子庙给我妈买的。"老人的指腹摩挲着荷包上的云纹,"当年说这银线能辟邪,现在我孙子要出国,想让他带着这老物件。"张阿姨接过荷包,从父亲的银线盒里抽出一段新线,指尖翻飞间,发黑的旧线便被小心地替换掉,"新线接旧线,根就不断了。"

蓝布口罩的订单越来越多。小侄女在网上开了家小店,取名"光阴根",每个包裹里都塞着一小包蓝草籽。有天收到个特殊要求,顾客想把南京长江大桥的图案绣在口罩上,还要用银线勾勒桥灯。张阿姨对着手机里的大桥照片琢磨了半夜,第二天一早便裁了布:"这桥的钢梁得顺着布纹走,就像当年造桥时,每根钢筋都得找准方向。"

寒露那天落了场小雨。晾在屋里的蓝布吸足了潮气,颜色深得像化不开的墨。张阿姨坐在窗边绣花,银针穿过布面时带起细密的水珠,在玻璃上洇出小小的痕迹。小侄女在一旁直播染布过程,有人问起蓝草与银线的故事,她突然指着窗外:"你们看那棵老槐树,新枝缠着旧枝长,就像这些针脚,新的旧的总能找到相认的法子。"

展览开幕那天,玻璃柜里的银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光。父亲的铁皮盒旁摆着小侄女设计的帆布包,蓝布底子上,银线绣的星尘与数码打印的云锦纹样重叠,像两个时代在轻轻相拥。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趴在柜前看了很久,突然抬头问:"奶奶,我能学这手艺吗?我想给在外地上班的妈妈绣个钱包。"

张阿姨的针线笸箩里多了些新奇玩意儿。小侄女网购的渐变染液、年轻人送的防滑顶针,还有社区孩子画的蓝草图案。她教孩子们穿针时总说:"针脚歪点不怕,心得正。就像蓝草扎根,歪着长也能扎进土里,只要朝着太阳的方向。"

深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蓝草已经收割入库。小侄女带着几个大学生来学染布,院子里的铁锅咕嘟咕嘟煮着染液,蒸汽裹着靛蓝的气息漫过墙头,与巷口糖炒栗子的香味混在一起,成了老街上最温暖的味道。张阿姨把父亲的银线分给孩子们,看着那些年轻的手捏着银针在蓝布上移动,突然想起父亲当年说的话:"手艺就像河,总得有新水汇入才不会干涸。"

除夕夜的灯光里,全家围坐在一起拼蓝布。张阿姨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手里的银针却依旧稳当;小侄女的指甲上沾着靛蓝,绣出的星星歪歪扭扭却格外亮;我拿着父亲留下的银线,把三代人的针脚缝进同一块布。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映在蓝布上的光斑忽明忽暗,像无数个时代的眼睛,在温柔地注视着这片光阴的土壤。

年初一清晨,我把那块拼布挂在了堂屋。阳光穿过布面,在墙上投下蓝盈盈的影子,张阿姨的针脚、父亲的银线、孩子们的星尘,都在光影里渐渐相融。院角的蓝草在雪下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又一个春天的召唤——就像那些流淌在光阴根里的牵挂,从来不会真正老去,只是换了种方式,在时光的土壤里,继续扎根、生长,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里,最温暖的永恒根基。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ixmao)幽谷怨灵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