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红绸缠着的年轮与南瓜酿着的岁月
白露的晨雾漫过田埂,蘑菇头男孩——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周露,正蹲在老槐树下给“记忆接力棒·第十九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他用古法酿造“南瓜露”的收益买的,正红色,在雾里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琥珀色的露渍。石碑上的“2214”被露水打湿,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洇在石上的朱砂,在青灰色石面透着温润的暖。
“周星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能接住晨露的地方,好让它带着秋的信。”周露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颗饱满的南瓜籽——这是周麦太奶奶教他的,说“结要像白露的籽,看着实,却藏着过冬的劲”。露水滴在绸带上,顺着结的纹路往下淌,在碑基的苔藓里积着,像给时光沏了杯秋茶。
树旁的南瓜架爬满了晨霜,深绿的藤条缠着竹架,卷须勾着第十八棒的红绸带,把两年的光阴缠成了麻花。今年的南瓜熟透了,橙红的瓜皮在雾里泛着油光,像挂在藤上的灯笼,瓜蒂处的枯叶沾着露,一碰就簌簌掉。周露给南瓜套网时,指尖碰到一颗裂皮的老瓜,甜香混着酒香漫出来,“这藤比节气还准,白露前后准熟透,像在给老石碑递秋帖。”他笑着说,瓜叶上的露水滚进土里,洇出小小的湿圈,像给根须画的地图。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年轮”展区里,新添了“物件家谱”全息墙。挥手切换年份,能看见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从2034年装着青瓜,到2214年陈列时篮底仍留着南瓜汁的褐痕;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从2044年削着竹条,到2214年刀刃的豁口还保持着当年的弧度。“这些不是老物件,是会呼吸的长辈。”讲解员是周露的学弟,指着墙上游动的光影,“你看这竹篮的木纹,180年了,还朝着当年的南瓜地方向生长。”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秋收”:2034年的石蛋在雾里摘瓜,蓝布衫沾着黄澄澄的汁;2044年的林小满在露里系绸,围裙兜着海棠果;2054年的小周在桂香里编篮,竹片上落着枯叶;2064年的周芽在雪光里盖藤,草帘下藏着春的信;2074年的周叶在雨雾里磨石,石屑飘成绿的云;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在烈日里酿酒,坛口冒着凉的甜;2094年的周禾在秋风里晒籽,竹匾摊着圆的暖;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在寒霜里剪花,剪刀裁着岁的边;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在春雨里撒种,指缝漏下光的线;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在夏雨里搭架,竹条撑起天的蓝;2134年的周蘑太爷爷在秋雨里扫叶,扫帚堆着年的厚;2144年的周穗老师在冬雪里呵手,手套沾着冰的寒;2154年的周夏老师在春风里数花,指尖点着香的瓣;2164年的周冬老师在夏雨里藏冰,窖里冻着夏的盼;2174年的周春老师在秋雨里培土,铁锹翻着土的软;2184年的周清老师在麦香里摘瓜,竹篮盛着彩的果;2194年的周麦老师在夏夜守麦,麦秸堆的影子像星轨;2204年的周星老师在晨雾里观星,望远镜对着南瓜田;2214年的周露系着新绸带,蘑菇头沾着露水,像顶着朵白蘑菇。
周露的书桌里,锁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星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十九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他和十三代传人的全息合影:周穗太奶奶的影像里,竹篮盛着海棠飘出香;周禾太爷爷的影像里,手握着竹刀泛着光;周蕊太奶奶的影像里,窗花映着雪在融化;周籽太爷爷的影像里,磨盘沾着粉在飞扬;周苗太奶奶的影像里,辫梢别着花在摇晃;周蘑太爷爷的影像里,架下藏着瓜在生长;周穗老师的影像里,凉棚飘着香在流淌;周夏老师的影像里,石碑落着桂在芬芳;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冻着花在绽放;周春老师的影像里,新芽顶着土在昂扬;周清老师的影像里,红绸缠着藤在飘荡;周麦老师的影像里,麦浪滚着香在起伏;周星老师的影像里,星光缠着瓜在闪烁;自己则在动态影像里,站在橙红南瓜旁,蘑菇头上的露水和碑顶的红绸连成线,风一吹,线就带着影像里的人一起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酿露”课。孩子们学着用历年的南瓜酿露,春的嫩瓜、夏的青瓜、秋的老瓜、冬的冻瓜,封在陶瓮里——周星老师说,“四季的瓜混在一起,才叫岁月有层次”。周露酿的露里加了桂花和麦仁,他在瓮口贴了张纸,写着“一瓮秋露藏四季,百年光阴入盏香”:“2034年的瓜,甜了2214年的露。”他还跟着酿酒师的云孙学做南瓜糕,木模上刻着“第一百九十一模”,做糕时要往面里掺点陈年老露,“太爷爷说,这样糕里就有岁月的沉”。
离芒种还有八个月时,社区发起了“时光藏露”活动。周露带着孩子们在老槐树下挖了个地窖,埋下二十个陶瓮,每个瓮里都装着当年的新酿南瓜露和晒干的南瓜籽,瓮口用红绸布扎着,布上写着“2224年开瓮”。“这些是给明年开挖时的露礼,”周露往瓮旁铺了层干槐叶,“让它们在土里和木盒一起藏着,等明年白露,香能漫出半条街。”孩子们在窖壁上刻满年轮,从2034到2214,每个年轮旁都画着对应的南瓜:2034年的歪瓜、2044年的长瓜、2054年的圆瓜……2214年的裂皮瓜,像串挂在时光墙上的勋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