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山谷间的薄雾尚未散尽,红二、六军团的临时营地已渐渐苏醒。林间的鸟儿还没来得及展开歌喉,战士们的脚步声、枪支的摩擦声便已在营地中此起彼伏。有的战士正蹲在溪边擦拭枪支,冰冷的溪水映出他们专注的脸庞;有的坐在篝火旁修补衣物,指尖灵巧地穿梭在破损的布料间;还有的围在一起,低声交流着近日的训练心得与作战经验。今天,军团政治部要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开展“忆初心”活动,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营地,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
军团政治部所在的帐篷前,几个战士正合力搭建一个简易的讲台。他们用粗壮的树干作为支架,再铺上几块平整的木板,一个朴素却庄重的讲台便初具雏形。讲台下,一排排用树干削成的“长椅”整齐地摆放着,虽然表面粗糙,甚至还带着树皮的痕迹,但在战士们眼中,这却是最珍贵的座位。战士们陆陆续续地从各个帐篷里走出,有序地坐在“长椅”上。不少人手中还拿着用树皮或布条装订而成的“笔记本”,封面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自己的名字,虽然简陋,纸张也泛黄发脆,但大家都视若珍宝,这是他们用来记录革命道理和战斗经验的宝贝。
关向应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军装上的补丁整齐而细密,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为他增添了几分威严。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战士们,那目光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跨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今天,我们开展‘忆初心’活动,就是要让大家静下心来,回想当初为什么踏上这条革命道路,记住我们肩上的使命和担当。”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战士们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台下顿时安静下来,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首先上台分享的是一位来自红二军团的老战士,他叫李大山。他皮肤黝黑,那是常年在阳光下奔波留下的印记,脸上布满了岁月和战火刻下的深深浅浅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缓缓地走上讲台,脚步有些蹒跚,却异常坚定。站在讲台上,他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积压的情感都释放出来。他缓缓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来自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打记事起,就跟着爹娘给地主家干活。那时候,天不亮就得起床,天黑了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可就算这样,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我因为前一天晚上帮家里抢收粮食,实在太累了,第二天干活慢了点,就被地主家的管家打得遍体鳞伤。我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说到这里,李大山的声音哽咽了,他停顿了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台下的战士们静静地听着,许多人都感同身受,纷纷低下头,陷入了回忆。那些相似的苦难经历,让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李大山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就在我对生活快要绝望的时候,红军来到了我们村子。他们打倒了地主,把土地分给了我们这些穷苦人。我第一次能吃饱饭,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一刻,我就发誓,一定要跟着红军,为穷苦人打天下,让天下的穷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共鸣,有敬佩,更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接着,六军团小战士陈豆子走上了讲台。他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个子不高,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他有些紧张,双手紧紧地握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小脸涨得通红。但当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的战士们时,眼神却变得坚定而有力。他开口说道:“我永远也忘不了甘溪突围的那一天。天空灰蒙蒙的,硝烟弥漫在整个战场,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子弹像雨点一样嗖嗖地从我们头顶飞过,我们被紧紧地包围了,根本找不到突围的缺口。班长带着我们左冲右突,他一直冲在最前面,用身体为我们挡住敌人的子弹。”
陈豆子的声音开始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突然,一颗子弹向我飞来,我吓得愣住了,根本不知道躲闪。就在这时,班长一下子扑了过来,用身体挡住了那颗子弹。我只听到‘噗’的一声,班长倒在了我怀里,鲜血瞬间染红了我的军装。他看着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豆子,一定要活下去,继续为革命战斗’。我抱着班长,眼泪止不住地流,可我知道,我不能哭,我要带着班长的希望活下去。”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带着无比的坚定:“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完成班长的遗愿,为了让更多像我们一样的穷苦孩子过上好日子,为了让天下不再有压迫,我要一直跟着红军,革命到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