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 第13章 高砂沃野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第13章 高砂沃野

作者:风疏竹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30 05:21:39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出发的第九天早上,由于我和萧遥剑两人很想看一看婺源县城的钟鼓楼,凌轩就带着我们一群年轻凌家子弟前往,我们终于看见了钟鼓楼的运作方式。

我抓紧时间想去看一看朱子的“虹井”在明代的样子,发现明代的“虹井”除了周围的建筑与现代的不同外,明代的“虹井”,还在为附近的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水。

“虹井”可是一口真正的古井,掘于唐代。

现代的时候,人们有机动工具协助挖土挖坑,但在古代,人们要挖一口井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虹井”挖自唐代,一直到了明代还在正常使用,且在朱熹父亲和朱熹出生时,此井均显现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如此祥瑞,实是一方龙脉所在。

那么,古代的人,是怎样判断这里会有水呢?

首先,人们会找地面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下方一定有地下水的存在。

然后,找一个风水师看看地理,看看在这里打井有无触犯到一些神灵,或挖伤地脉。

最后,才是竖架开挖。

在往下挖的时候,不是挖开泥土就可以涌出地下水的,必须挖开泥土层,再到砂石层,往下可能是岩石层,也可能只是砂土层;当有水渗出溢起时,井算是挖到了。

后续还需要建井壁,否则周围的泥,年长日久会跌陷下来,站在井上的人也不安全了。

当然啦,还需要做好井口的井圈安全防护,否则打水的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掉进井里。

我们看到“虹井”的井口呈六角形。

普遍的井口都是圆形的,这最省料,加盖也容易。

但留存到现代的古井多不是圆形的,有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

为什么古人宁愿废钱废心思都一定要整个有棱有角的井呢?

是因为既为美观,也为了安全。

美观就不用说了,有形状的井口倒映在井水中,会是一道风景。

安全是因为打水时,人们需要用力向上拉扯桶绳,用脚抵住一个牢固的井圈,这样更安全和更省力。

正是:前人挖井,后人取水;饮水溯源,得知艰苦。

我们花了半个时辰来看看朱子的“虹井”,也算是寻访伟人足迹吧。

当我们走回客栈的时候,正好可以出发了。

我们离开婺源县城,沿着村道,向西南方向走,渐渐离开了聚居的地方,没有了村道,只有沿着山边的道路走。

虽然有驴车、牛车,但是山路还是颇为颠簸,所以这一路,我们都行得比较慢。

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处四周高山,中间凹陷的田野之地,三叔说这里叫“高砂坞”。

只见这里草木丰茂,泉水从地面涌出,形成一个小水塘。

我们一行人停在小水塘旁边,找一处多石少野草的地方,支起炉火煮食。

凌轩、陈婉、萧遥剑和我,爬上最近的小山丘,看见山丘下方沃野广阔。

我想了想,对凌轩说:刚才三叔说这里叫“高砂坞”,将来这里会叫高砂。大约过一百年左右,从龙山村那边迁来程姓族人来此地定居。

凌轩说:若迁来此地,下方的沃野必成良田。

萧遥剑说:如此良田千亩,后人就不愁生计了。

的确如此,明朝嘉靖年,程氏迁居到高砂后,在这里开垦农田千亩;子孙后人衣食无忧,后人更向外开枝散叶,繁衍兴旺。

高砂地势虽四周高而中间凹,且清泉出水成高砂河,但因地势相对过于平坦,不似婺源其他乡村背靠高山,往后四百余年,高砂仅中进士一人,举人和秀才不足百人,是婺源各乡中最少获得功名的乡村。

此是后话。

江西出名多山少地,而人们选择居住地在风水好的地方,这些地方多是山谷之地,能用于种植的田地更是少而珍。

为什么高砂坞沃野千亩,却一直到明朝嘉靖年,才引来聚居的程姓族人?

那当然是有原因的!

凡事有得,必有失,看我们如何去取舍。

孔子说过:过犹不及。

世间的好事全占了,就不见得是真正的好事了。

喜欢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请大家收藏:(ixmao)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