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气中,徐家空地上热气蒸腾。
三张案桌三头猪,男人们烫猪、刮猪毛,忙得不亦乐乎,浓浓的杀猪过年景象。
徐蓉看了一会,回到屋里。那竹荫也后脚跟了过来。
“徐娘子,我有事想跟你商量。”
“何事?”
“我觉得我做不了掌柜,要不你另外找个人吧!”
徐蓉意外:“怎么了?之前不是说好的嘛。”
那竹荫道:“我不识字,又不太会算账,我觉得……我做不了掌柜。”
徐蓉道:“识字、算账,我会教你。”
那竹荫一脸为难,她怕自己学不会。
徐蓉看她表情,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没有没有。”那竹荫摆手,然后说起了小五跟她讲的“成本”计算。
徐蓉听完笑道:“成本不用你算,你按照我说的做就行。”
那竹荫诧异:“我不用算吗?”
徐蓉点头:“是的,你只用记账就行。”
那竹荫长长舒了口气。小五说的“成本”,她大概还知道要如何掌握。但是说的什么“生产效率”,她压根不知道这个要如何提高。
徐蓉道:“我们家有我们自己的记账方式,这个稍后我就开始教你。”
徐家记账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表格式登记,跟现代记账差不多。
古代记账,全是文字记录,说实话,徐蓉也看不懂,所以她自创了一套徐家的记账方式。如邹子义、邹长青、小五他们几个都会,现在穆喆也学会了。
说到教,徐蓉现在还真没时间教,她要带小橙子。
她忽然想到个主意,说道:“你去把小五叫来。”
不一会,那竹荫将小五带来。
徐蓉让小五教那竹荫“计算”,包括教会她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九九乘法表等一系列曾经徐蓉教过她的东西。
徐蓉道:“给你们个题目,这次买了五头猪,你们算一算,猪身上的每个部位,价格成本是多少?”
那竹荫有点懵,她不知道这要如何算。
小五问:“人工要算进去吗?”
“不用,只算单纯价格就行。”说完徐蓉又道:“你最好每头猪分开算,最后再算一个综合平均成本。以后我们在做成本计算时,这些数据都能用得到。”
小五领命,赶紧先去称重。趁着他们还没把猪肚、猪肠里的东西弄出来,那个也要算在成本里的。
话说,之前徐蓉用同样的题目教过小五。
教成人与教小孩不一样的,成人有计算基础,有一定的理解力,用“题目练习”能很快学会。
杀猪这里,已经在开始分解猪身上的各个部位。小五找来纸笔,让那竹荫称秤,然后把各个部位的重量先记录下来。
穆喆看到她俩称秤,问道:“你们这是在干嘛?”
小五道:“蓉姐让我们算出猪身上的每块价格成本。”
“什么?”穆喆有点懵:“算这个干嘛?”
“算钱呀!做生意不用算的吗?”
“可是,这个……”穆喆觉得这是家里吃的,不用算钱吧。
邹子义曾经见过徐蓉教小五算猪肉,说道:“以前不是算过吗,怎么又算?”
小五道:“这次主要是教竹荫姑姑。”
那竹荫有点不好意思,她一个四十几岁的人,让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教。
穆喆有点感兴趣,跟在后边看她俩称秤记录。
其他人也好奇,纷纷围观,这时邬冬燕过来,问道:“娘,你们这是在干嘛?”
“我在学东西,你也一块来学一学。”
她们在那里记录了好一会,直到三头猪分完,然后回屋里详细计算。
徐蓉这边,少华出去看了会“热闹”,回来道:
“你这‘算术’恐怕要流传出去了!”
“流传什么?”
“他们好多人都在看、在问,想知道她们是如何算的。”
“这是什么秘密吗?流传就流传呗。”
“算术”古来有之,只是不同时代的计算方式不一样。比如现代人在纸上用竖式计算,古代人用算筹计算,也有的是用算珠计算。
另外,这个时代还没有算盘,只有算盘的前身“算珠”。徐蓉小学时学过算盘,知道算盘如何用,但她现在已经忘得七七八八,口诀都不记得了,算盘扒拉半天,不如她在纸上用竖式一下子就算出来。
少华道:“如果让人知道你发明了一种算法,我估计皇帝都会要召见你。”
“有那么厉害吗?”徐蓉哈哈笑道:“如果皇帝召见,知道我是你媳妇,他会怎么想?”
徐蓉想想那情景,忍俊不禁。
少华道:“一码归一码,如果你被皇帝召见,不是什么好事。”
“为何?”
少华摸了摸她的脸:“你要如何解释,你为何会懂得那么多?”
“我天授啊!我睡醒一觉,上天授予我的。”
少华一把捏住她的脸:“这话在家里说说可以,千万不能在皇帝面前说。这可是会杀头的!”
徐蓉不解:“我是千年难遇的人才,他为何要砍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