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兄,怎么突然要去新当集结?给,自家庄园里的椰子。\幻~想`姬? _无~错^内?容!”
李亚留拿着一个椰子递给面前的传令兵,好奇地打探着消息。
传令兵接过破开的椰子,大口喝着椰汁。
不少椰汁顺着嘴角流到衣服里,他也不在乎,喝完后擦了擦嘴,整个人舒坦不少。
上侯这边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如今正是雨季,天气稍微没那么热,但骑车骑久了,还是很口渴。
椰子这玩意在婆罗洲并不缺。
李亚留家的庄园就有不少野生的椰子树,只砍伐了小部分,大部分还留着。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不过这次集结的部队不少,至少有一个团的兵力要调到新当那边去,可能是要开辟新的城镇。”传令兵解释道。
“开辟新的城镇?原来是这等好事。”李亚留恍然大悟。
开辟新的城镇自然就是从日军那里抢地盘。
严格来说,是从当地土著那里抢。
只是如今的婆罗洲,除了义勇军的根据地外,剩下的地方名义上都属于日军的占领地。
只是日军兵力少,也只能占领沿海重要的城镇。
剩下的区域都是维持现状或者扶持当地的武装。
可不管怎么做,都不能改变日军在婆罗洲控制力量薄弱的现状。
毕竟婆罗洲的资源以及战略位置相对来说没有其它地方重要,也就巴厘巴板的石油是日军看得上的,但也比不过苏门答腊岛的巨港。
偌大的婆罗洲如今日军连一万人都没有。
而面积只有婆罗洲六分之一的马来亚,军队却有近十万人,还有几个成建制的师团。\x·q?i s,h¢e*n¢.?c_o′m¢
而婆罗洲这边呢?
有个混成旅团还不满编。
剩下的不就是独立守备大队,就是海军的守备队。
这是正规军吗?
在日军队伍中,独立混成旅团都是不入流的存在。
可婆罗洲连个像样的独立混成旅团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义勇军就趁机在日军鞭长莫及的婆罗洲腹地扩充地盘。
之所以在李亚留口中是好事,自然是参与开辟新城镇的军队和其他工作人员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一大片土地。
就像他身后的庄园。
大吧?
是挺大的。
足足一千两百亩。
买这么大的地方自然是因为他还有连长这个军官的身份。
而买下这一千两百亩庄园的成本,实际上在他家之前居住的伦乐(古晋西边)只能买到数十亩的土地而己。
考虑到伦乐距离古晋太近,之前一度被日军攻占过,虽然被夺回,但后续爆发战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于是他就劝说大部分家人搬到了这里,好好经营这个庄园。
即便是他们这种移民对于土地的执念没有国人普遍的那么夸张,但要是有土地,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沿海的土地无疑最好,但大多有主,很多都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了。
不过战时,那些经济作物也失去了绝大部分市场。
在军管会的要求下,就开始大规模改种粮食。
大米优先,其次就是玉米和木薯这些。
为此军管会规定了战时土地耕种的要求。
那就是粮食作物不能低于新开垦耕地面积的80%。·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
因为婆罗洲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橡胶、油棕、胡椒、可可这些。
可现在婆罗洲都被日军包围了,你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卖给谁去?
80%是针对新开垦的土地。
原本就开垦好的土地,则是要求粮食作物不能低于50%。
李亚留这上千亩的庄园之前只是一个只有几十亩田地的地方,剩下的都是热带雨林。
这几个月靠着家人的辛苦忙碌,总算是开辟出几十亩,目前有着八十亩的农田。
按照家里的计划,是开垦出三百亩左右的农田,用于种植水稻和木薯。
剩下的则是种植橡胶,或者首接维持现有的热带雨林现状。
不是他们不想全部开辟出来,主要还是人手不够。
但他也知道粮食不赚钱,只是目前时局要求,他作为义勇军的军官,也不能去违背上级的政令。
不过李亚留家里却是打算在后面几年种植几百亩的橡胶树。
或许是看到之前南洋华侨中那些著名侨商不少都是靠橡胶起家。
只是橡胶树的生长周期有些长,现在栽种,得等好几年才能割胶。
上侯并不是很偏僻,又挨着通航能力不错的坤江,交通还是很方便的。
等战争结束,不管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可以运出去贩卖。
军管会给下面人去新开辟的城镇置业安家很厚道,但也不是都愿意。
毕竟从小生活在沿海城镇,交通便利,也有了家业,并不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