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201章 辩论(上)

第201章 辩论(上)

随着题目的公布,辩论正式开始。

这次采用分曹辩论,学子们被分为两组,分别主张不同的立场,开始自由辩论。

此时,第一回合的辩论已经拉开序幕。

第一个上场的学子,是个面容清秀的青年,他微微拱手,神情自信,语气坚定。

“各位,在下冒昧献丑,首先引用《荀子·性恶》中的一句话: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

这话指圣王治国,知人性本恶,故以礼法约束,确保社会秩序。

就如同钱塘江的石塘,若没有它的约束,即使江水浩瀚无垠,最终也会溃决。

故而礼法不容忽视,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与约束。”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学子迅速站起,神情激昂,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毫不示弱地反驳道。

“《孟子·公孙丑》有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说的是强迫别人并非真正的感化。

如果以强力压制民众,最终却会导致心服力薄,治国也难以长久。

正如绍兴七年严刑治盗,最后竟让三十六囚犯在刑场上高歌。

若真是礼法完备,为何《周礼》治下仍旧会有暴动之事发生?”

两位学子的观点截然不同,语气虽各有差异,但都显得十分自信和坚定。

第一个学子一时语塞,转而低头思索,似乎准备进一步阐明自己的立场。

随后,另一位学子便接过话题,紧接着从《论语·子路》引用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如果礼乐不兴,刑罚便失去意义,治国理政便无法真正得民心。

他的话音未落,另一位学子也立即反击,拿出《盐铁论》的名句‘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法令过于繁琐,若过于依赖法条而忽视人心,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束缚与不公。

随着每个人不断抛出经典名句与历史事例,场内的气氛愈加紧张。

旁听的学子们也纷纷低头思索,甚至有些开始悄声交流,显然已经被辩论的火花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大家或皱眉沉思,或低语商讨,每个人都试图在这场言辞交锋中找到自己的立场与答案。

辩论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针锋相对。

空气中弥漫着思想碰撞的火花,言辞激烈,论点交织。

争的面红耳赤,就差动手了。

林向安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省城的学子,如此的斗志昂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辩论中压倒对方。

从他们的辩论中,林向安清晰地感受到,彼此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已达深刻程度。

每当开口,要引经据典,破题有力,再用实证加以支撑,归谬反驳,最后升华辩论点。

辩论更像哲学问题。

毕竟,仁政与立法只是单一的视角,但人心复杂,情感纷繁,必须从多个角度去考量与权衡。

这种思辨的深度与广度,令林向安心中颇有启发。

这里的学子水准,与乌程县学相比,显然已经高出了一个层次。

林向安淡然一笑,侧过头看着段昊初、刘文昌两人说道,“多谢二位邀请我们来旁听,倒是醍醐灌顶。”

段昊初拍打着扇柄,笑道,“小事一桩,何必道谢。这里多是省府各书院的学生,亦有邀请绍兴、宁波等地有名才子,向安,可愿一试?”

听后,林向安眼中闪过一丝思考。

和他们对弈一番,亲自感受,倒也不失为一种锻炼。

“好,姑且一试。”

过了片刻,这个辩题接近尾声,张举人微微一笑,抚须总结道:

“此辩题讨论已久,诸位各抒己见,真是让人深感受益。

就如这茶筅击盏一声,仁政如茶香,礼法如茶筅。

若没有香气,茶盏便是空具其形;

而若没有形态,香气便会四散无存。

仁和礼,二者缺一不可,方能治国安邦。”

他语气温和,话语虽简短,却道出了仁政与礼法的内在联系,赢得了在场学子们的点头称赞。

张举人轻轻放下茶筅,微微示意,笑着说道:“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道辩题,这一回,由王举人来给大家出题。”

王举人微微点头,略作停顿,随即开口。

“刚才那场辩论,诸位学子的见解独到,令人印象深刻,不愧是才俊之辈。接下来的辩题,同样需要大家细思熟虑。”

他清了清嗓子,转而说道:“今次辩论的题目是——知行本末之辨。朱子‘知先行重’,与阳明‘知行合一’,孰为正道?”

林向安心中一动,这个辩题他曾在考试中遇到过。

对于这个问题,他一直倾向于阳明的‘知行合一’。

而且正巧对方选择了朱子的‘知先行重’这一立场,看来可以和人辩一辩了。

对面一位学子,站起身来,语气充满自信,激情四溢地说道:

“《朱子语类》卷九中提到:‘譬如人行路,不见便如何行?’,正如人走路,没有路如何能通行?当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未通《周官新义》便贸然施行,若让白丁掌管河工,岂不重演元符年郑州堤决的惨剧?”

他话音刚落,林向安脑海中不由浮现起一句话:世上本无路,人走的多了,便成了路。

稍微沉思了一会儿,林向安心中已然有了反应。

轻轻地停顿了一下,便不紧不慢地开口,语气平和。

“《传习录》云:‘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

吃东西,得先尝过后,才知道味道。

倘若神农未亲尝百草,安能注《神农百草经》?

这西湖的采莲女,没读过《齐民要术》,采藕之术可输学士?”

他的话语一出,立刻引起了在场学子的关注,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向安身上。

低声的议论声逐渐响起,整个院子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请大家收藏:(ixmao)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