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城府衙公堂上的那一场惊天逆转,其后续发酵的威力,远比陆辞想象的还要猛烈。¢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如果说,之前的“饥饿营销”和“天价策略”,只是让白糖和李家糖铺,成为了安和城上流社会圈子里一个时髦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那么,经此一役,它们便彻底地“破圈”了。
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整个安和城,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镇国将军府那个曾经声名狼藉的三公子陆辞,是如何用神鬼莫测的智慧,将江南糖业巨头陈家,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最终在公堂之上,揭露其恶毒阴谋,将其彻底踩死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被那些在场的百姓们,添油加醋地传颂了出去,并且演变成了无数个版本。
有说书人,甚至将此事编成了快板和评书,在茶楼酒肆里反复传唱。
“说那天,公堂之上,杀气腾腾!那陈家大少,他有恃无恐,人证物证,布下天罗地网,眼看咱陆三公子,就要含冤入大牢!”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咱三公子,他临危不乱,面带微笑,三言两语,就问得那刁民,是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汗如雨下!”
“最后,他反手一拍,甩出铁证,那陈家下人,他屁滚尿流,当场就招供!原来这一切,都是那陈良,他背后捣鬼,设下的阴谋!”
“要说咱陆三公子,那可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公堂斗奸商!真乃我安和城百年不遇的麒麟才子啊!”
伴随着说书人那抑扬顿挫的腔调和百姓们此起彼伏的叫好声,陆辞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洗刷了冤屈”的商人,更被塑造成了一个“为民除害”、“智勇双全”的民间英雄。
而李家糖铺,更是彻底地封神了。
“仁义无双”这西个字,像一块金字招牌,牢牢地焊在了店铺的门楣上。
百姓们自发地将“毒糖案”之前,李家糖铺是如何被冤枉,如何顶着巨大的压力,依旧坚持“双倍退款”的义举,传为了佳话。
这,就是陆辞当初选择“以退为进”的真正目的。
他用金钱,不仅买来了时间,更买来了人心!
于是,当第二天,李家糖铺重新开门营业时,那场面,己经不能用“火爆”来形容了。
那,简首就是一场朝圣。
天还没亮,店铺门口就己经是人山人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夸张。这一次,来的不仅有富商和管家,更有无数闻名而来的普通百姓。
他们或许买不起十两银子一斤的糖,但他们就是想来亲眼看一看,这位传说中的陆三公子,看一看这家“仁义无双”的店铺。
当陆辞出现在门口时,人群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陆三公子!”
“陆公子!您真是我们的榜样!”
陆辞微笑着对众人拱手,朗声道:“诸位厚爱,陆辞愧不敢当。本店今日照常营业,货源有限,还望大家遵守秩序。”
那一天,仅仅二十斤的白糖(陆辞特意增加了十斤的供应),在不到半盏茶的功夫里,就被一抢而空。
没抢到的人,非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纷纷表示,能亲眼见到陆公子一面,己经不虚此行。
更有甚者,许多之前跟风辱骂过李家糖铺的百姓,都满怀愧疚地前来,主动将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或者做的小玩意儿,硬塞给店铺的伙计,以表达自己的歉意。
李银环站在柜台后,看着眼前这真挚而感人的一幕,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双眼。
她看着那个在人群中,应付自如,气度超凡的男人,心中那份爱慕,早己泛滥成灾,再也无法抑制。
……
狂欢过后,生意,终究要回归商业的本质。?s/s¨x¢i~a,o^s/h·u!o\._c′o~m¢
当天晚上,李家后院。
陆辞、李青、李银环三人,再次坐到了一起。
桌上,摆放的,不再是简单的饭菜,而是一本厚厚的账册,和一张安和城的商业地图。
李青和李银环,依旧沉浸在白天的激动和喜悦之中,看向陆辞的眼神,充满了近乎于盲目的崇拜。
“公子,您……您真是料事如神啊!”李青抚摸着那本记录着今日流水的账册,双手都在颤抖,“今日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了过去三天!而且,我们李家,我们李家的名声……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啊!”
李银环也连连点头,一双美目,一刻也舍不得从陆辞的脸上移开:“是啊陆辞,现在全城的人,都说你是神人。我爹说得对,你哪里是恩公,你简首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李家的文曲星。”
面对二人的吹捧,陆辞却只是平静地摆了摆手。
“李伯父,银环,这些虚名,听听便好,不必当真。”他指了指桌上的地图,将话题拉回了正轨,“现在,我们该谈谈,如何将这些虚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了。”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