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哥,按照你的要求,人全找出来了。!0^0*小`税`枉¨ _无 错,内~容!”
李越明小跑过来汇报。
李平点了点头,随后淡淡看了一眼被压成一排,一百来人的长队,轻描淡写吐出一句话。
“杀了吧!”
接着,他又看向李胜:“明白了吗?杀人得有由头,我们北上西处杀辫子,是因为打着报仇的名号,名正言顺,现在杀这些人,也是因为他们是奸细。”
李胜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话是在警告他,同时也是提醒他,什么人能杀,什么人不能杀。
他默默将这番话记在心中,暗自给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
杀人!
一定要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那便杀不得。
“哥,我记住了。”
李平轻轻点头:“记住就好,能及时发现自己问题,并且改正,那你就还是一个好学生。”
就在讲话时,李越明指挥士兵,将那些搜刮出来的奸细,带离官道,在开阔地里进行屠杀。
很快。
大军恢复正常行军。
虽然那些汉人被收编,但却是单独聚集在一起,有士兵对他们进行看管,并且进行人员信息登记。
……
海城。\天-禧.晓-税\王¨ `埂`芯!罪·全\
作为海州卫的核心堡城,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他连通辽西走廊,下至沿海一带,上至辽阳、盛京。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如今。
此城聚集了三万人。
当然,这三万人之中,八旗士兵不到二千,汉军和蒙古军不到三千,合计可战之兵也不过五千左右。
剩余二万五千人。
全是周边奴隶,或者百姓,他们被清军强制抓壮丁,充当守城士卒,战斗力可以说没有。
甚至连虾兵蟹将都称不上。
此刻。
城头上,负责驻守此城的将领,不是八旗将领,反而是一个汉人,此人正是智顺王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县,辽东海州人。
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为清初三位汉王之一的智顺王。
其父兄皆为明朝忠烈,1650年,尚可喜制造广州大屠杀,杀死军民七十余万,史称庚寅之劫。
裁撤三藩时誓不叛清。
可以说,是大清的铁杆支持者。
“王爷,范文程的计划失败了,他的那点伎俩,李平只用半个时辰,便轻而易举化解,伪装的清军士兵,全被抓出来,乱刀砍死,被那些汉人奴隶分尸。/x.i~a\o′s?h`u′o\z/h~a i .¢c¢o,m^”
亲兵队长将自己所见所闻,全部说了出来,没有一丝隐瞒,同时脸上露出无比凝重的神情。
尚可喜双手撑在城垛上,望着远处黑压压的明军,忍不住颤抖起来。
尤其是亲兵队长的汇报,让他差点瘫软在地。
阿济格和耿仲明的死。
人尽皆知。
他不认为自己比阿济格和耿仲明厉害。
老实说,他有逃跑的想法,但很快又被扔出脑袋,毕竟现在要是跑了,必会被皇太极问责。
“你说,我们能守住海城吗?”
忽然被这样一问,那亲兵队长明显一愣,脸色略显不自然。
守住?
这笑话一点不好笑。
义州城守不住、广宁城也没守住,靠海州城这三瓜两枣,能坚持五天,那就是祖宗保佑,奇迹出现。
他娘的。
祖宗也不会保佑自己这种畜牲。
亲兵队长想是这样想,但嘴上却是另一番说辞。
“这个…王爷,属下认为,我们有三万人,还有红夷大炮,又准备充足,明军一时半会儿,想拿下海城,根本不可能,王爷可以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尚可喜脸上浮现出苦笑,情不自禁长叹一口气:“但愿吧!希望能守住,不然我也背不动这一口黑锅。”
“王爷,无需多虑,我们肯定能守住,到时候王爷您,必会提升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希望如此。”
尚可喜虽然依旧神色凝重,但听了自己亲信的话,心里好受不少。
毕竟这个亲兵队长一首跟着他,无论是见解,还是能力都无可挑剔。
所以。
这一番分析他还是认可的。
“你跟我多少年了?”
忽的。
尚可喜又问了这么一句。
那亲兵队长脑袋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问自己这干什么?
难道看出自己乱说了?
吞了吞口水,那亲兵队长轻声道:“回王爷,属下跟你己经二十年了。”
“是啊!”尚可喜露出物是人非的神情,有些怀念曾经的峥嵘岁月:“二十年啊,转瞬即逝,实在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