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宁站在“甲字”教舍的门外,通过门缝,悄悄观察着里面的动静。′5_4¢看/书¨ ,免.费 阅·读*
只见卢盛端坐在靠后的书案前,背脊挺得笔直(虽然略显僵硬),目光直直地盯着讲台上的赵夫子,神情居然还算专注?
萧宁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强忍着没笑出声。
这小子演得还挺象那么回事!
他无声地收回目光,转身悄然离开。
走在寂静的回廊里,萧宁的思绪飘回了萧家村。
集市上那个傻乎乎认自己当小弟的富贵哥
祖母馀老太太当掉金玉手镯时决绝又悲凉的背影
父亲萧仲远在黑暗中无声的啜泣和紧握自己的手
大伯母王氏塞过来的那三块腊肉边角
还有那沉甸甸的十两银子
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闪过。
卢家虽说是富贵哥一时兴起,但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送米面粮油蛋肉,解了家中燃眉之急!
送十两银子,免了爹和大伯的徭役钱!
这份情,他萧宁记在心里!
他攥紧了小拳头,眼神坚定。
督促卢盛读书,让他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便是对卢家最好的回报!
这也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在这异世安身立命的第一步!
萧宁没有立刻去耳房,而是在偌大的卢氏族学里闲逛起来。
他信步走过一间间教舍。
路过一间挂着“丙字”牌子的教舍时,里面传来稚嫩的诵读声:“人之初,性本善”
萧宁驻足在窗外,静静看了片刻。
几个五六岁的孩童,正跟着一位年轻的夫子摇头晃脑地念着《三字经》,小手笨拙地握着毛笔,在纸上描着歪歪扭扭的大字。
萧宁微微摇头,转身离开。
开蒙识字?
对于一个前世汉语言文学博士后而言,这无异于酷刑!
他对古人的智慧充满敬意,但让他一个满腹经纶的灵魂,重新从“人之初”开始,一笔一划学写“天地人”?
太痛苦了!
他的目标很明确。^x¢7.0!0 t¢x?t′.,c-o`m′
跳过小班!
直接进入中班(研习四书五经)或大班(学习八股文)!
类比后世:
小班(丙字):开蒙识字,牙牙学语。
中班(乙字):背诵经书,初涉义理。(卢盛所在的甲字班,应该就是这类)
大班(甲字):深入学习,钻研八股,练习破题、承题、起讲为科举实战做准备。(赵夫子负责的应该就是这类)
逛了一圈,萧宁终于找到了卢盛所说的那间耳房。
推门进去,里面颇为宽敞。
靠墙摆放着一张长条案牍,上面整齐地铺着几张宣纸,旁边放着几方砚台,墨条,还有几支粗细不一的毛笔。墙角有一个小炭炉,上面温着一壶水,旁边小几上摆着茶具和一碟点心。
此刻,耳房里空空荡荡,只有窗外竹林沙沙作响,和隔壁教舍隐隐传来的赵夫子铿锵有力的讲课声。
环境清幽,设施齐全,倒是个好地方。
萧宁走到案牍前,目光扫过。
案牍上散落着几张写满字的宣纸,字迹歪歪扭扭,如同蚯蚓爬行。旁边还有用朱笔写下的批注:“笔力虚浮”、“结构松散”、“多加练习”。
看来,赵夫子虽出身微寒,却秉持着“有教无类”的理念,特意允许府中仆从、书童闲遐时来此练字,还亲自批阅。只可惜,响应者寥寥,成果也一言难尽。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竹叶的清香,还有纸张特有的气息,混合着隔壁传来的抑扬顿挫的讲课声,构成一种奇特的、令人心静的学堂氛围。
萧宁站在案牍前,眼神沉静如水。
他来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陪读,更不是为了赚那五百文月钱。
他的目标清淅而宏大:
打造“超级天才神童”的人设!
为未来科举入仕、青云直上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进入卢氏族学,便是他为自己选择的第一个舞台!
而舞台,需要观众。?求,书^帮_ 更-新-最_全*
他的目光投向隔壁教舍的方向。
赵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