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崔灿灿的指尖在键盘上划出最后一个句号,屏幕右下角的电量图标已经红得刺眼。办公桌上的冷掉的外卖盒里,半截薯条还插在凝固的番茄酱里,像一面投降的白旗。她盯着PPT最后一页那个歪歪扭扭的“谢谢观看”,突然觉得眼眶发酸——这已经是她这个月第三次在公司通宵赶项目方案了。
“灿灿,还没弄完?”隔壁工位传来组长老王的哈欠声,他揉着眼睛走过来看了看屏幕,眉头皱成了川字,“这版逻辑还是有点散啊,客户明天上午就要提案,你看这数据图表……”
崔灿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柱状图的配色丑得像打翻了调色盘,好几组数据还没来得及更新。她猛地想起昨天下午明明把更新后的表格存在桌面了,怎么没放进PPT?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我……我马上改!”她手忙脚乱地去翻文件夹,却发现桌面堆满了临时新建的文档,文件名全是“最终版V1”“定稿修改”“绝对最后一版”,像一群张牙舞爪的幽灵。
“算了,”老王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先去茶水间洗把脸,我帮你看看结构。下次记得提前两天把初稿给我,别总踩着Deadline跑。”
看着老王转身时无奈的背影,崔灿灿的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她当然知道要提前准备,可每次接到任务都觉得“时间还早”,刷会儿手机、回几条消息,半天就过去了;等到真正想动笔时,又觉得“先放松一下”,打开视频网站就停不下来。直到Deadline像悬顶之剑落下,才开始疯狂熬夜赶工,结果每次都漏洞百出。
茶水间的冷水泼在脸上,崔灿灿看着镜子里黑眼圈浓重的自己,突然想起上周妈妈打电话时的声音:“灿灿啊,你爸说你上次视频眼睛都凹进去了,是不是又熬夜了?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
鼻子一酸,她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出三条未读消息。
妈妈:“灿灿,周末回家吗?给你炖了汤。”
爸爸:“看到新闻说年轻人熬夜猝死,你可别学那些……”
男友阿杰:“宝贝,明晚一起吃饭?我定了那家你喜欢的日料。”
她咬着嘴唇,指尖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最终只回了个“好”。关掉对话框,却在备忘录里看到上周就列好的“改PPT计划”,旁边用红笔写着“紧急!!!”,现在看来像个巨大的讽刺。
第二章:家庭会议的“拖延罪证”
周六下午,崔灿灿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到家,刚打开门就闻到了排骨汤的香味。妈妈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回来啦?快去洗手,爸把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端出来了。”
餐桌上,爸爸正拿着她落在家里的U盘研究:“灿灿,你这U盘里怎么全是‘未完成’的文件?‘年度总结终版(缺数据)’‘客户方案V5(待修改)’……这都多少个‘终版’了?”
崔灿灿的脸“唰”地红了,想抢回U盘却被爸爸躲开。他点开一个名为“重要!下季度规划”的文档,创建时间是三个月前,内容却只有标题和几个潦草的大纲。
“你看看,”爸爸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上次视频你说在做规划,就是这个?”
妈妈放下汤勺,眼神里满是担忧:“灿灿,你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上次王阿姨家的女儿也是,总熬夜加班,最后累得进了医院……”
“我没事!”崔灿灿猛地站起来,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烦躁,“就是最近项目多而已,你们别瞎想。”
话音刚落,她就看到爸爸手机屏幕上还亮着她的朋友圈——昨天凌晨四点,她发了条“又是奋斗的一夜”的动态,配图是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当时觉得是“励志”,现在看来却像在炫耀自己的愚蠢。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爸爸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她从小到大的“拖延证据”:小学时拖到开学前一夜赶完的暑假作业,大学时临考试前才突击复习的笔记,还有去年说好要考的职业资格证,报名表到现在还躺在抽屉里。
“灿灿,”爸爸的语气变得严肃,“你从小就聪明,可总把事情拖到最后。小时候是作业,现在是工作,以后呢?拖延症不是小事,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崔灿灿看着那些泛黄的纸张,突然觉得喉咙发紧。她想起上周因为拖延错过的客户电话,想起上个月被领导批评的方案,想起每次熬夜后头晕眼花的样子……原来那些被她当作“小事”的拖延,早已在生活里埋下了无数地雷。
“我……我也不想这样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就是控制不住,总觉得时间还多,结果就……”
妈妈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粗糙:“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看,咱们家就你一个孩子,从小什么都给你安排好,可能让你没养成规划的习惯。但现在你长大了,得学会管理自己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