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的伦敦,鼠疫的阴云尚未散去,饥荒又接踵而至。\求-书¨帮 `唔 错/内/容_贫民窟的街道上,瘦骨嶙峋的孩子们像幽灵般游荡,翻找着腐臭的垃圾堆。没人注意到,那些肥硕的老鼠皮毛下,正流动着一种比黑死病更诡异的诅咒。
圣詹姆斯宫的宴会厅里,罗伯特·切斯尼爵士正将第五块蜜汁火腿塞进嘴里。这位以饕餮闻名的丝绸商人,腰围几乎和身高相等。
"上帝保佑,如今饥荒肆虐,只有您还保有如此福态!"宾客的恭维让罗伯特得意大笑,却没发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恐惧——最近三个月,伦敦己有三位肥胖富豪离奇焚身而亡。
当夜,罗伯特在卧室发出凄厉惨叫。仆人们破门而入时,只见主人像支人形蜡烛般燃烧:火焰从他鼓胀的腹部透出,脂肪化作橙黄色的火油流淌在地毯上,空气中弥漫着烤猪肉般的焦香。奇怪的是,他的丝绸睡袍完好无损。
"恶魔的惩罚!"牧师在灰烬上洒圣水,"贪食之罪招致天火!"
同一时间,贫民窟的寡妇安妮正把最后半块黑面包掰给三个孩子。她最近感染了"那种让人发馋的病"——自从被老鼠咬伤脚踝,她总饿得发狂,连墙皮都想啃。
但饥饿救了她。
"妈妈,隔壁的胖杰克烧起来了!"七岁的女儿突然指向窗外。安妮冲到窄巷,只见卖肉的杰克在地上打滚,每翻滚一次就溅起新的火苗。围观者却露出病态的笑容:
"快看!他的油脂够点一夜的灯!"
安妮颤抖着退回屋内。她发现自己浮肿的手臂上出现大片青斑,但腹中饥饿感如同火烧。 3 5_k a.n¨s h u-.′c′o!m¢
皇家学会的埃德蒙·哈雷医生偷偷收集了罗伯特爵士的骨灰。显微镜下,灰烬中蠕动着针尖大的黑色活物。
"不是超自然现象!"他在学会紧急会议上疾呼,"这是一种通过老鼠传播的疫病,感染者会——"
话未说完,主教的手杖重重敲响地板:
"哈雷医生,您是想说上帝之火需要老鼠做帮凶吗?"
报告被列为《渎神研究》焚毁。唯一记载此事的学会秘书在回家途中"意外自燃",马车烧得只剩铁框。
十年后,饥荒渐缓。
安妮的女儿玛丽成了奶酪商的情妇,每日饱食蜂蜜与奶油。某个雨夜,她突然推开情人坐起来,瞳孔在黑暗中泛起不正常的红光。
"怎么了宝贝?"商人嘟囔着去搂她的腰。
"我好饿。"玛丽的声音空洞,"饿得……能吃掉整个世界。"
窗外的巷子里,几只老鼠正啃食着当年杰克自燃留下的油渍地砖。它们的尾巴尖上,沾着星火般的微光。
………………
1832年,伦敦
工业革命的浓烟笼罩着城市,蒸汽机的轰鸣声中,面包的价格跌至历史最低点。工厂主们挺着啤酒肚招摇过市,工人们终于也能在周日吃上一顿带肉的晚餐。但伴随着丰足而来的,是一种新的恐怖——肥胖者的自燃。
《泰晤士报》的社会版面上,每周都会刊登几则“离奇火灾”的新闻:
纺织厂老板查尔斯·威尔顿在歌剧院包厢突然起火,烧焦的尸体仍保持着鼓掌的姿势,但与他紧挨着的夫人却连裙摆都未被点燃。~小^税-C`M/S. ?埂!辛′罪*哙,
糖果大亨的妻子玛格丽特在茶会上化作人形火炬,火焰从她三层下巴的褶皱中喷出,却连茶巾都没烧着。
“这不是意外!”医学杂志《柳叶刀》匿名刊文指出,“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受害者体脂率异常高,且死前都经历过暴食期。”
文章发表当天,编辑部就被愤怒的绅士们砸毁——没人愿意承认“发福”等于“易燃”。
邦德街的裁缝铺突然挤满了贵妇。
“再紧些!”子爵夫人咬着牙命令,肋骨在牛筋束腰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镜子里的腰肢终于细到能双手环握,她才松了口气:“这样总不会烧起来了吧?”
男人们则流行起“防燃三件套”:
1. 铜丝编织的束腹带(宣称能导走体内邪火)
2. 每日饮用醋盐水(据说降低脂肪可燃性)
3. 随身携带防火陶罐(刻着“主佑吾脂”)
圣保罗大教堂旁,新成立的“清体协会”正在布道:
“贪食是魔鬼的点火器!”秃顶牧师拍打着《圣经》,“看看这些被天火净化的人——他们临死前一周吃了什么?鹅肝!松露!巧克力!”
信徒们狂热地记录着“安全食谱”:每日不超过一片黑面包、三颗煮豌豆。富商威廉姆斯甚至在协会杂志上刊登了自己皮包骨的肖像,标题为《最安全的体型》。
讽刺的是,威廉姆斯三个月后依然自燃了——尸检显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他的肝脏脂肪浸润率达67%,成了绝佳的引火物,虽然火焰并没有烧死他,但是失去肝脏依旧是致死的。(猜猜我哪里来的灵感)
皇家医学院的实验室里,詹姆斯·霍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