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势啦,小等一下。”高小松突然飙出一句正宗的闽南语来。
“高董事长,您是宝岛人?”张景脱口而出。
高小松摇了摇头,恢复了普通话:“不是的,我闽田的。”
说完后,便起身走回自己的办公桌。
张景心中微微一怔,闽田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不仅不陌生,说是如雷贯耳都不算夸张。
因为在华夏的医疗行业中,闽田系医院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过,这个“神”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而是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张景曾经特别关注过,了解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闽田就出现了一大批赤脚医生。
他们利用地方报刊、网络、街头小广告等形式,大势宣传各种专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一时之间搞得风生水起。
但是,与此同时,因患者体验和治疗效果不佳,也常常为世人所诟病。
在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逐年减少的前提背景下,有的医院为了创收,便将不赚钱的科室进行外包。
而闽田游医便借机登堂入室,成为正规医院里的“医生”,形成了所谓的“院中院”格局。
直到2000年,“院中院”的问题才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派专员调研走访后做出决定,几乎所有的承包科室一律被取消。
不过,闽田游医从中尝到了甜头,于是顺势而为,开始自建民营医院。
这些医院起初仅设置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然后,很快就延伸拓展到几乎所有县级以上的城市。
毫无例外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男科、妇科、不孕不育、整形等专科民营医院,于是渐渐形成了庞大的“闽田系”。
张景真是万万没想到,这家康复医院和福利院也出自于“闽田系”的手笔。
没等张景想明白,高小松已经抱着一撂材料走了过来。
“这是?”张景好奇地问道。
高小松一脸得色:“这是我们医院集团准备参与上市的计划。”
上市?而且还拿来对他炫耀!
张景猛的一惊,这是什么骚操作?
高小松看着发愣的张景,微微一笑:“张医生,你刚刚不是问我当初为什么要开办馨安福利院吗?答案就在这里啦。”
张景还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诧异道:“不好意思,高董事长,办福利院和医院集团上市有什么关联吗?”
“当然有关系!张医生,你是从事医疗行业的,相信你也对闽田系医院多少有点儿了解吧?”高小松突然反问道。
张景不想隐瞒,于是点了点头。
“那张医生,你觉得我们闽田系医院的口碑怎么样?”高小松微笑着问。
张景面露难色。
心道: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如果实话实说的话,当着面打脸未免也太不礼貌了。
可是,如果违心地去说恭维的假话,也实在办不到。
高小松显然看穿了他的心思,又笑了笑。
“好啦,张医生,就不为难你了。我当然心里清楚得很,闽田系这个招牌有多臭!特别是前几年那次网络则西事件后,我们几乎沦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张景这时候说了句公允的话:“高董事长,其实我觉得这样倒也不至于。毕竟凡事都不能一杆子打死,并非所有的闽田系医院都只会坑蒙拐骗。就好比您的这家康复医院,我就觉得操作非常正规。”
“而且你们还是家非营利性医院,我认为,对于老百姓来说,肯定比其他系的民营医疗机构更有公信力。”
高小松听了,连连点头:“张医生,你果然不愧是中医国手的高徒,脑瓜子就是聪明,一下子就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没等张景接话,高小松继续说道:“没错,就是为了这块非营利性医院的金字招牌,当初才下狠心用手中并不算充足的资金,开办的这家馨安福利院。”
“当初,和这里的民政部门谈意向的时候。他们都很欢迎,并且提供一所废弃的小学作为场地。只不过,其他的资金就得自己全部筹措了。”
“当然了,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也陆陆续续接待一些像你们这种爱心单位的损赠。只不过,显然远远不够馨安福利院的日常基本开支。”
听完这些,张景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难怪第一眼看到馨安福利院的时候,就觉得挺像老家的小学建筑风格。
其实,由于农村绝大部分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很多的孩子也一并跟着去了城市。
张景的农村老家,也有不少的小学早些年就停办了。
废弃的小学荒在那里还挺可惜的,不如像这样办个福利院或是敬老院啥的,也当是废物利用了。
想到这里,张景点了点头,由衷敬佩道:“高董事长,我们这些人只是献上小爱心,而您坚持开办福利院十几年,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高小松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张医生,你可能还是没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我毕竟是个商人,要说完全不图回报,那也不太现实,你说对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