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回忆起当初李渔老师教自己脉诊时说过的话,想了想,决定依葫芦画瓢。
不过,他没有皱眉,而是语气平和地问道:“龙医生,难道你在上大学时,老师没有教过吗?”
龙云有点尴尬地挠了挠头:“教过,但我没有好好学。”
张景正色道:“中医四诊之中,以脉诊和舌诊为重,脉诊更是重中之重。要想当一名真正能治病的中医,这个可得先学好。”
“嗯嗯嗯。”龙云连连点头,趁机再次恳求道:“所以,我才特别想拜您为师,张医生,还请您再考虑考虑吧。”
张景还没有回话,黄彪却已然坐不住了,皱着白眉小声呵斥:“你这个小伙子怎么回事?张医生都再三拒绝了,你怎么还提这茬儿?”
刘部长也赶紧附和道:“就是,就是,小龙,你这样说话可太没礼貌了!”
不光他们,令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时候,花白胡子老头突然又开口了。
而且用着一种近乎央求的语气,对着张景说:“您就帮帮龙医生吧,他也是个好医生,对我们这些住院的病人很关照。我老头子都是半截身子快入土的人了,看人不会有错的。”
这完全出乎了张景的意料,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龙云的优点。
毕竟,作为一名医生,还有什么比得到患者认可和信任更开心的事呢?
一念至此,张景遂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龙医生,虽然你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还比较缺乏,但是你富有爱心,并且工作认真仔细,也很有责任心,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好中医不可或缺的。”
“我认为你很有潜力,只不过,暂时我真的收不了正式徒弟,因为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这样吧,如果你决心从事中医临床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先把《伤寒论》背熟。对于条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和我沟通交流。”
龙云听完这话,立马深深地鞠了一躬,颤声道:“张医生,谢谢……谢您!我……我太高兴了!”
好不容易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又说:“张医生,我完全理解并且支持您的决定。只是,您这样做已经足够当我老师了,请问我以后能喊您张老师吗?”
“不好意思,龙医生,你还是喊我张医生吧,我喜欢这个称呼。”张景微微笑了笑。
黄彪心里有点酸酸的,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小伙子,张医生都这样说了,你就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只用在心里尊重张医生就行,称呼什么并不重要,就像我一样。”
此言一出,不单是龙云悟了。
刘部长也瞬时明白过来,原来这个白发白胡子老头儿,本质上也是张景的学生。
于是也赶紧附和道:“黄主任说得一点儿也没错,现在大街上是个人都喊一声老师,人人都快成为老师了!”
花白胡子老头突然又插进话来:“对的对的,我还没退休那会儿,大家见到我也都喜欢喊我师傅,师傅和老师应该都差不多意思吧。”
“哦,您老以前是干什么工作的?”听了这话,刘部长不禁有点肃然起敬。
“开公交车的。”花白胡子老头脱口而出。
四位医生一听,又都忍俊不禁!
笑过之后,张景提醒道:“龙医生,你该给许阿姨诊脉了。”
龙云见老师再次发话,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他首先将床头摇平,因为这样的话,患者就能够恢复平卧位了。
更重要是,如此一来,心脏也能与手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
这本来是测量血压时需要做的,不过,龙云想了想,觉得心率和脉搏原理是一样的,因此,脉诊要求应该也差不多。
然后,就见龙云慢慢走到病床前,坐在许老太左手边的椅子上。
“许阿姨,请将左手伸出来,手心朝上。”龙云定了定神,缓缓说道。
许老太依言将手腕平放在床沿边。
龙云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照记忆中的标准定位法,分别定好寸关尺三部。
很显然,他的记忆并不太准确,所以定位也不是很标准。
张景只好在旁提醒道:“手腕高骨为关,从关至鱼际得同身之一寸,故名寸部。从关至尺泽得同身之一尺,故名尺部。阳出阴入,以关为界,故名关部。”
“具体的定位方法是,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上方靠近腕关节处为寸,关后方靠近肘端位置为尺。”
龙云会意,迅速纠正了定位,而后看向张景。
张景见他三根手指放的位置已经非常精准,于是微微颔首。
继续提示脉诊要诀:“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