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身临其中的你,是难熬还是享受,都没有不会消逝的时光。
蜜月过去后,这“奇葩”的“蜜月组合”,自然原地解散。
岳父母回到了东北,妈妈留在了三亚过冬。
而我和包子,则是返回小岛,开启属于我俩的婚姻生活。
虽始终都不美满,倒也勉强可过。
至今十余年来,我早已习惯了该吵的吵,该闹的闹。
至于那些吵闹不出结果的,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没什么无法过去的坎。
确切地说,是有些“坎”,我压根就不想过去,任由“它”横亘在心,成了我可以纵情“自由”的理由。
反正那个世俗的“我”,已经在自己的“婚礼”上,死掉了。
既然是死人,也就没有了悲喜。
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试过努力一下,让这段婚姻剧情的走向,能够更“温情”一些。
比如,试着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手游,一起玩玩,以便能有些共同的话题。
可最后,她去玩了“大话”,还在里边搞了个侠侣。
而我则是去玩了“倩女”。并很快借助着这个“伟大”的“平台”,恢复了“浪子”的面目。
近十年来,阅女无数。
虽然不到一年,她便卸载了“大话”。
但我的“倩女”,却是反反复复,从未终止。
结果就是这个“寻找共同话题”的努力,反而给了我俩无需再说话的理由。
一计不成,我又试着找一些比较热门的电视剧,夫妻俩一起看看。
刚结婚那会儿,热播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
我俩都喜欢看。
可我更喜欢的,是能“一起”观看。
每次下班,吃过晚饭,我便会拉着她,去卧房等待着,剧目的播出。
但我的工作性质,使我总会有“值班”的时候。
巧的是,热剧“大结局”的那天,刚好我值班。
于是,我在电话里对包子苦苦央求道:“你一定要等我回家,咱俩一起看,千万不许偷看!”
我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彼时的电视,“联网”功能早已普及。
相伴而生的“回播”功能,并不会使人错过剧集。
结果可想而知,她并没有等我。
而我便始终都不知道,那部“热剧”的终局,究竟是何?
因为我突然就不在乎了。
不能“一起”品味,“别人”的“故事”,我不感兴趣。
只是从此之后,我便再也没有提起过,想要和她共同追剧的欲念。
睡在一张床上的两个人,就这样在各自的世界里,越走越远。
婚后,我开始加速地“离开”,自己的“童年”。
或者说,是那些在我童年里相对重要的人,都开始加速地离开我。
蜜月过后没过多久,姥姥的病情便急转直下。
“挺”过我的婚礼后,她很快就到了“弥留”之际。
当初爷爷考虑到“经济”因素,选择让我随妈妈生活后,就意味着他给了我一个,可以给姥姥,而不是给他自己“送终”的机会。
随我将人生“走”到这里的你们,应该很容易便理解,上面这段话的意义。
只说接到姥姥“弥留”的消息后,妈妈亦立刻启程,从三亚赶了回来。
为了见姥姥的最后一面,以往宁可熬着大夜,也要省钱“倒机”的她,生平第一次花了高价,买了直达北京的机票。
那时的小岛,并无通航三亚的飞机。
所以,妈妈只能到了北京后,再转乘火车。
而在她刚登机的时候,医院便撤掉了用以维系姥姥生命的全部仪器。
原本大家都以为,妈妈是赶不上的。
可当晚,姥姥硬是提着一口气,在撤掉仪器后,又沉沉地睡了一觉!
理由,是她亲口说的:“今儿个太晚了,我先睡一觉再走。你们记住咯,我走的时候,是不会吃你们老X家一口饭的!”
东北的民间,一直有个说法,老人离世时若是清晨,便意味着将会全部的“福报”,都留给后代子孙。
那一晚,从全国各地闻讯赶来的,姥姥的“孙男弟女”们,很快便将小岛那个小小的肿瘤医院,围的是水泄不通。
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睡着的姥姥,永远地“睡着”。
在这个老太太生病的漫长过程里,大家也都接受了,这个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所以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亲疏,脸上的表情,都很平静。
当然,在那些“平静”里,还会伴有一些“悲悯”。
没错,那是“悲悯”,不是“悲痛”。
他们都在心疼姥姥的“坚挺”,并无一人怀有私心,想以姥姥的痛苦为代价,去满足他们的“留恋”之情。
可那一整夜里,每一个人,都不敢闭上眼睛。
他们怕只是打了个盹后,便会错过姥姥的“闭眼”。
那一年,我已经受过太多次,类似的生死别离。
内心虽不至于麻木,却早已疲惫不堪。
所以眼泪,无从流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