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初雪来得悄无声息。!t.i.a-n¢x i*b`o¢o/k~.^c¢o′m.永嘉公主府的琉璃瓦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银装,在晨光中泛着晶莹的微光。屋檐下的冰棱折射出七彩的光晕,将暖阁内映照得如梦似幻。
李明月倚在雕花窗棂前,纤细的指尖轻轻捻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糖。阳光穿过素纱窗幔,将糖块照得如同水晶般璀璨。她将糖块举到眼前,眯起眼睛仔细观察——晶体结构完整,透明度极高,在阳光下几乎看不到任何杂质。
“这纯度...“她喃喃自语,眉头不自觉地蹙起。这般精制的白糖,在这个时代实属罕见。她轻轻将糖块放入青瓷茶盏中,看着它慢慢融化。茶水依然清澈见底,没有半点杂质沉淀——这说明糖的纯度极高,几乎不含矿物质和色素。
“公主,查清楚了。“贴身女官轻手轻脚地走进暖阁,将一份绢布密报呈上,“这白糖确实出自陇州一个叫程岩的年轻匠人之手。据探子回报,他用的是种叫'黄泥淋糖'的秘法。“
李明月接过密报,鎏金护甲在沉香木案几上敲出一串急促的声响。她的目光快速扫过绢布上的文字:“先用甘蔗熬出黑糖,再以特制黄泥过滤...反复淋制七次...“
“黄泥法!“她猛地攥紧糖块,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是明朝《天工开物》里记载的工艺!她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现代制糖厂的画面——离心机、活性炭、离子交换柱...而这个程岩,竟然用简陋的黄泥就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备马。“她突然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本宫要去陇州。“
“可是公主,“女官面露难色,“陛下昨日才嘱咐您安心养病...再说这寒冬腊月...“
“就说我去陇山赏雪。 m_i!j i~a_s~h,e`._c o!m/“李明月已经利落地解下繁复的宫装,露出里面素白的里衣。她从檀木箱底取出一套鹅黄色襦裙——这是她按现代审美改良的便服,剪裁简洁,行动方便。
“准备轻车简从,只带四个金吾卫,都换便装。“她一边说一边摘下满头珠翠,只留下一支白玉步摇。女官还想劝阻,却见公主已经取出一件素色斗篷,动作利落地系好系带。
“公主,至少带上暖炉...“
“不必了。“李明月摇摇头,从妆奁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铜制手炉——这是她自己设计的,内部结构参考了现代暖手宝,“有这个就够了。“
陇州城西的程宅后院,蒸汽缭绕,甜香四溢。程岩正蹲在一个木制装置前,指导工匠们调整传动装置。
“这个齿轮再往左移半寸。“他指着传动轴说道,手上还沾着糖渍,“离心力不够,糖蜜分离不彻底。“
这个装置是他仿照现代离心机原理设计的,虽然全部用木材打造,但基本结构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设备。主轴连接着六个糖碗,通过水车带动旋转,利用离心力将糖蜜分离。
“程哥,转速够快了!“刘大壮兴奋地喊道,黝黑的脸上沾满了木屑。
程岩摇摇头:“还不够。至少要达到每分钟三百转,才能达到最佳分离效果。“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调整皮带轮的松紧度。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程宁欢快的说话声:“兄长!快来!有客人!“
程岩皱了皱眉,他正在关键调试阶段。-d^a¢n!g`k_a′n~s-h\u^.`c¢o?m`但程宁很少这么兴奋,想必是来了重要客人。他擦了擦手上的糖渍,嘱咐刘大壮继续调试,自己则快步向前院走去。
转过回廊,眼前的景象让他脚步一顿——程宁正蹲在糖灶前,手舞足蹈地向一位陌生女子讲解着什么。那女子约莫十七八岁,穿着素雅的鹅黄色襦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步摇。阳光透过蒸腾的水汽,为她镀上一层朦胧的光晕,衬得她肤若凝脂,眉目如画。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举手投足间那种从容气度——既不像寻常商贾之女那般拘谨,也不似官宦千金那般骄矜。她微微倾身听程宁讲解时,脊背依然挺得笔直;掩唇轻笑时,眼角的弧度恰到好处;就连拂袖的动作都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优雅韵律。
这通身的气度,绝非寻常人家女子!
“兄长!“程宁发现了他,欢快地招手,“这位是长安来的李小姐,特意来看我们的白糖呢!“
女子闻声回首,盈盈一礼:“程公子。“
程岩还礼,却在抬头时微微一怔。这女子的眼神太过特别——清澈如泉却又深不见底,带着探究的锐利和审视的冷静,与这个时代闺秀们或羞怯或高傲的眼神截然不同。
“李小姐远道而来,蓬荜生辉。“程岩客气道,目光却不自觉地被她腰间的香囊吸引。那香囊上绣着奇特的纹样,像是某种...化学仪器的简图?
女子注意到他的视线,眼中闪过一丝警觉,随即展颜一笑:“程公子的白糖,在长安可是稀罕物。连家父都赞不绝口。“
“不过是些小把戏。“程岩谦虚道,却敏锐地发现她说话时不经意流露出的现代用语习惯——“稀罕物“这个词在唐代并不常见,更像是现代人的口头禅。
正当两人暗中打量对方时,程宁突然指着糖灶喊道:“要溢出来了!“
程岩转身要去处理,却见那女子已经利落地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