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初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k~s¨j/x¢s!.,c′o*m*
工部尚书段纶踩着薄雪快步穿过太极宫的回廊,怀中紧抱的紫檀木匣上已经落了一层细雪。他身后跟着两名工部主事,三人靴底碾过新雪的声音在寂静的宫道上格外清晰。
“尚书大人,陛下当真会对此物感兴趣?“年轻的主事压低声音问道,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迅速消散。
段纶没有回头,只是将木匣抱得更紧了些:“你可知边军每年因皮甲硬化要损耗多少银钱?三十万贯!若此物真如陇州通判所言......“
话音未落,前方传来金吾卫的唱喝声。段纶整了整衣冠,迈步踏入甘露殿的暖阁。
暖阁内炭火正旺,李世民正与房玄龄对弈。见段纶进来,皇帝执黑子的手在空中略一停顿:“段卿面色红润,可是有喜事?“
段纶郑重行礼,将木匣呈上:“陛下,陇州进献奇物,臣不敢专断,特来请旨。“
李世民挑眉,示意内侍接过木匣。匣盖开启的瞬间,一股淡淡的碱味飘散开来。匣中整齐码放着十块灰白色晶体,旁边还有一卷绢布。
“此物名为火碱。“段纶解释道,“可软化老皮,防止皮甲霉变。陇州通判李大人亲验,浸泡三日可使僵硬皮甲恢复如新。“
房玄龄闻言放下棋子,凑近观察:“老臣听闻西域有种'碱石',可也是此物?“
段纶摇头:“西域碱石杂质甚多,此物纯度极高,且...“他指向绢布,“这是制作之法,出自陇州一个叫程岩的年轻人之手。“
“程岩?“李世民指尖轻叩棋盘,这个名字在他唇齿间打了个转,“多大年纪?“
“二十出头,据说是个落魄书生,现以制碱为业。“
李世民忽然笑了:“有意思。一个书生,不去考功名,反倒钻研这些奇技淫巧?“
段纶连忙道:“陛下,此物若推广军中,每年可节省皮甲更换费用二十万贯以上。“
棋盘上的黑子“啪“地落下。李世民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飘雪的宫城:“传旨,命将作监即刻试验此物。若确有大用...“他转身时眼中闪过一丝兴味,“这个程岩,朕要见见。“
陇州城西的程氏作坊里,蒸汽缭绕。
程岩正指导工匠们调整碱液浓度,忽然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刘大壮提着木棍冲进来,脸上还带着炭灰:“程哥!官、官差又来了!“
这次来的阵仗比上次大得多。十余名金吾卫簇拥着一辆青盖马车停在院外,车上下来个穿绯色官袍的中年人,腰间金鱼袋在雪地里格外醒目。
“本官将作少监杨务廉,奉旨查验火碱。?s-o·s^o¢x!s!w*.*c·o m “官员环视作坊,目光在冒着热气的碱池上停留片刻,“你就是程岩?“
程岩拱手行礼,不卑不亢:“草民程岩,见过大人。“
杨务廉微微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绢:“陛下有令,若此物确有大用,当纳入军需采买。“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程公子,你可知自己的名字已经上达天听?“
院中霎时一静,连烧火的工匠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程岩心跳陡然加快,面上却不显:“草民惶恐。“
接下来的三天,杨务廉带人严格测试火碱的每一项性能。他们取来边军报废的皮甲浸泡,记录软化时间;又模拟漠北的潮湿环境,观察防霉效果。到第三日傍晚,一件原本硬如木板的旧皮甲竟真的恢复了柔软。
“奇哉!“杨务廉抚摸着皮甲,忽然转身对程岩深施一礼,“程公子大才,本官回京必当如实禀报。“
当夜,程岩独自站在飘雪的院子里,呵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寒夜中。他知道,从此刻起,自己这个名字已经进入了大唐权力中枢的视野。
长安,永嘉公主府。
李明月正在梳妆,侍女捧着个描金漆盒匆匆进来:“公主,韦贵妃派人送来的新鲜玩意儿。“
漆盒开启的瞬间,李明月的梳篦“啪“地掉在了地上。盒中整齐排列着六块乳白色方块,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这分明是肥皂!
“此物从何而来?“她的声音有些发抖。
“说是陇州一个叫程岩的匠人所制,如今长安城的贵女们都在抢购呢。“侍女好奇地拿起一块,“据说比澡豆好用十倍,洗完肌肤留香...“
李明月接过肥皂的手指微微颤抖。这块方方正正的固体,边缘切割得整整齐齐,表面还压着“程记“二字。这种工艺,这种形制,绝不该出现在公元七世纪!
她突然想起上月听说的“火碱“,当时只当是古人偶然发现的土法烧碱。但现在看来...
“备轿。“李明月突然起身,腕间的翡翠镯子撞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要去见韦贵妃。“
马车穿过长安城的繁华街市,李明月掀开车帘,看见西市最显眼的铺面前排着长队,铺额上“程记香皂“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韦贵妃正在赏梅,见李明月来了,笑着招手:“明月来得正好,试试这香皂。“
李明月接过宫女递来的湿帕和香皂,熟练地打出泡沫。这个动作让韦贵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明月怎知用法?“
“姑母方才不是示范了么?“李明月滴水不漏地应对,心跳却越来越快。她状似随意地问道:“这程岩还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