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所行之事,儿臣有失察之罪,甘愿受罚。”容臻垂眸,“儿臣愿自缚于东宫之中,不论是江州案还是拐卖案,儿臣都配合刑部调查。这两件案子,一日不查清,儿臣便一日不踏出东宫半步。”
“只是,儿臣有一个请求,还请父皇准允。”
皇帝:“说。”
“拐卖案查至如今,除了一个柳家,昭义王的进度实在令人担忧,儿臣认为昭义王在朝政的确眼光独到,但查案并非他的专长,请父皇另择人严查。”
太子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信任昭义王。
几个机要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始终没有开口,既没有要偏向太子,也没有要给昭义王说话的意思,一个个闭着嘴站在一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皇帝最后把目光落在向来中立,不掺合任何党争的盛丞相身上,“盛卿,你如何看?”
“老臣以为,此案一直以来都是昭义王殿下在查,此时不该转交他人之手。”盛丞相顿了顿,“不过,太子所言也不无道理,协助殿下清查的京兆府和刑部本来就人手紧张,恐怕无法专心协助殿下……”
“说重点!”皇帝不耐烦道。
“老臣以为,可以为殿下另择两位协助他一起查清此案。”
“可有人选?”皇帝顺着他的话问道。
盛丞相装模作样地扫了一圈在场的众人,最后将目光放在六皇子身上,“六皇子与安宁郡主就不错。两人曾携手共查宝灵郡主之案,既有默契,又有经验,再合适……”不过。
“不行!”容礼出声否决。
他一开口,盛丞相便闭上了嘴,最后两个字没有吐出来。
而随着容礼开口,在场本是周家门生的官员便出声附和他。
“陛下,如今太子疑似参与拐卖案,这六皇子与安宁郡主,一个是他的亲弟弟,一个是他未来的妻子。本该避嫌才是!”
“陛下,臣等认为,六皇子与安宁郡主应该避嫌此案才是!”
“臣等附议!”
周家门生附和着,大堂内有一半的官员都跪了下来。
皇帝低眸看着他们,却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静静地看了许久。
他幽幽道:“老三,你开口否决,与他们想的一样吗?”
容礼绷紧了身子,他抬头看去,皇帝此时正目光深沉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答话。
“儿臣认为,事涉东宫,又是要案,东宫相关的人,的确应该避嫌才是。”容礼硬着头皮回话,他知道皇帝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答案,但他不能。
这么难得的机会,况且,就算太子沾上这一身泥泞,皇帝无法保住他的太子之位,却定然能保住他的命。
皇帝久久没有开口,他沉着眸,谁的话也没有应。
“陛下,安宁认为,昭义王殿下不适合查案。”沈攸宁上前,她站在容臻身旁,沉稳开口,“他不适合查任何的案子。”
“安宁郡主!”礼部尚书开口,“拐卖案本就是昭义王殿下与京兆府一并发现,此案本就应由殿下主查!东宫及柳家涉案其中,你作为未来的太子妃,本就应该对此案避嫌!”
礼部尚书周荣昌是周家在朝堂的中流砥柱,他是明牌三皇子党,此时说话无可厚非。
“周尚书。”沈攸宁回头看向他,“查案最应有的是什么?是明察秋毫,心细如发。然而咱们这位殿下,对受害者施以暴刑,拐卖案这么大的案子,不应该交给这样的人。”
“安宁郡主,岂能诽谤污蔑殿下?”礼部尚书严肃喝道。
“诽谤污蔑?”沈攸宁嗤笑一声,看向容礼,“殿下不会忘了京兆府大牢那两个无辜的舞姬是如何被你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吧?”
而后她转眸看向京兆府,“大人呢?也忘了吗?”
“怎么回事?”皇帝皱眉。
薄景铄抓住机会,连忙躬身道,“回禀陛下,当初查封千金赌坊之前,殿下曾经从赌坊带回来两个舞姬,安宁郡主亦然。而殿下不满郡主能从舞姬口中问出线索,便……”
薄景铄目光闪烁,装作一副不敢说出来的模样。
“便如何?”皇帝竖眉,“吞吞吐吐的,朕在这儿,有什么不能说的?”
早在沈攸宁开口提起那几个舞姬的时候,容礼就知道她的打算,薄景铄接话太快,他此时已经无法打断。
“便给两个弱女子上刑,逼问出了柳大……哦不,柳博卿的消息。在获得消息之后,更是将两个舞姬丢在大牢之中自生自灭,不许任何人探视,还是安宁郡主据理力争才让殿下松口让身边的婢女找来大夫给她们上药。”
薄景铄摇摇头,“可怜那两个姑娘,原也在失踪女子之列,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却又被刑问得差点丢了命。”
当初安宁郡主在大牢之中说的话,薄景铄记得很清楚,刻意把两个姑娘的身份以惋惜的口吻说出来。
郡主说过,当今圣上是仁君,他行的君王之道是仁爱之道,昭义王行事如此暴虐无道,陛下定然会不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