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械院后院的空地上,十几个工匠围着一个奇特的木架结构议论纷纷。
叶明挽着袖子,亲自调整最后一根横梁的角度,额头上的汗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大人,这...这东西真能比投石机扔得远?"赵德柱老匠人蹲在地上,怀疑地摸着那个装满石块的巨大木箱。
叶明擦了擦汗,笑道:"赵师傅,待会您站远些,免得惊着。"他转向其他工匠,"诸位也都退到二十步外。"
待众人退开,叶明检查了绞盘的牢固程度,然后猛地拉下释放杆。
配重箱急速下坠,长臂另一端的皮兜"呼"地甩出,一块十斤重的石弹划破长空,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飞向远方。
"一、二、三..."李天宝数着步子跑去测量,半晌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少爷!足足二百八十步!比老式投石机远了一倍还多!"
工匠们一片哗然。老赵直接跪在了地上,颤抖着抚摸那台被叶明称为"旋风炮"的机器:"神迹啊...这绝对是神迹!"
叶明扶起老匠人:"不过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和配重省力的法子。"
他指着各个部件解释,"这里用铁箍加固,增加耐用性;这个活扣可以调节射程;还有这个瞄准器,能提高精准度..."
"大人!"一个年轻工匠突然喊道,"这旋风炮能扔火油罐吗?"
叶明赞许地点头:"问得好。不仅能扔火油罐,还能扔毒烟弹、石灰包,甚至..."
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我设计了一种开花弹,落地后会炸开,里面装满了铁蒺藜。"
工匠们听得目瞪口呆。
叶明趁热打铁,展开一卷图纸:"接下来我们要批量制作这种兵器。我设计了标准化零件,各作坊分工合作。"
图纸上,旋风炮被分解为三十七个部件,每个部件都有精确的尺寸标注。
老赵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拍腿大叫:"妙啊!这样熟手专做一样,又快又好!"
"正是此理。"叶明笑道,"我已经在城南划了块地,建分工坊。赵师傅,您负责总装;李铁匠管金属件;王木匠管支架..."
安排妥当后,叶明马不停蹄地赶往城外的冶铁场。
自从发现胡三娘的算账天赋后,他就把这姑娘调来管理铁料供应。小姑娘也不负所托,把原本混乱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
"大人!"胡三娘远远看见叶明,立刻放下账本跑来,"按照您说的法子,我们在铁水里加了那种黑石头粉,炼出来的铁确实硬了不少!"
叶明眼睛一亮。他所谓的"黑石头粉"其实是偶然在药铺发现的锰矿石,没想到真能提高铁的硬度。
冶铁炉旁,几个铁匠正围着一块暗灰色的金属锭啧啧称奇。见叶明来了,连忙让开一条路。
"大人您看!"胡铁匠——现在是冶铁场的管事——用铁钳夹起那块金属,"比寻常铁硬得多,就是脆了点。"
叶明接过铁锤敲了敲,声音清脆:"试试打造一把短刀。"
三天后,第一把"锰钢"短刀出炉。测试场上,这把貌不惊人的刀轻松劈断了三把普通钢刀,自身仅留下轻微凹痕。
闻讯赶来的兵部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连一向稳重的杜侍郎都忍不住亲自试刀。
"叶大人真乃神人也!"杜侍郎爱不释手地摸着刀身,"若全军装备此刀,何愁边患不平!"
叶明却摇摇头:"目前产量太低,成本也高。先装备精锐部队吧。"他转向胡铁匠,"继续试验不同比例,找到最佳配比。"
回城的马车上,叶明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构思下一个项目——连发弩的改进型。现有的破虏弩虽然威力大,但装填速度还是太慢...
"少爷,到了。"李天宝轻声提醒。
叶明睁开眼,发现马车停在了讲武堂门口。今日是他亲自授课的日子,讲的是基础物理在军事中的应用。
讲堂里座无虚席,不仅有年轻将领,还有不少工匠。最后一排,胡三娘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着崭新的笔记本。
"今天我们讲杠杆原理。"叶明拿起一根木棍和一块石头,"为什么用撬棍能轻松搬动巨石?"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支点、力臂的关系,并演示如何计算最佳施力点。
工匠们听得如痴如醉,这些他们凭经验掌握的知识,第一次被系统地理论化。
课后,胡三娘怯生生地走过来:"大人,我...我有个想法。"
叶明鼓励地点头:"说说看。"
"如果...如果在冶铁炉的风箱里加个活门,是不是能省力又加大风力?"小姑娘在地上画了个简易图,"就像您讲的杠杆那样..."
叶明眼前一亮:"天才的想法!"他立刻找来纸笔,帮胡三娘完善设计,"这里再加个弹簧,可以自动回位..."
两人埋头设计,不知不觉天已黑透。叶明索性留宿在兵部,继续完善图纸。烛光下,他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奋笔疾书,直到眼皮沉重如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