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金銮殿上,气氛异常凝重。
宝妞高坐龙椅,面色沉静地听着百官奏事。
今日的议题,从边疆战事到水利工程,再到秋收赋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直到吏部张大人出列,打破了这份平静。
“启禀女皇!”张大人躬身行礼,声若洪钟,“臣有一事,关系到我朝江山社稷,万民福祉,不得不奏。”
宝妞微微抬眉,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张大人请讲。”
“女皇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实乃我朝之幸。”
张大人先是一番溢美之词,接着话锋一转,“然女皇春秋鼎盛,至今未立皇夫。古语有云,‘国有长幼,则社稷有所依’。女皇为天下之主,若无皇夫相伴,膝下无嗣,恐……恐于社稷根基有碍啊!”
张大人话音刚落,殿中立刻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张大人所言极是。”兵部李大人也出列,“女皇如今尚且年轻,若能早日诞下皇嗣,则可定民心,安社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女皇广纳贤才,早立皇夫!”户部侍郎王大人也跟着喊道。
一时间,殿中群情激昂,纷纷劝谏。
宝妞听着这些言语,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她心里清楚,这些大臣们嘴上说的是“社稷”。
其实心里想的都是将自家的子弟送入宫中,以便更进一步。
她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大臣的好意,朕心领了。”
她的声音清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然朕深知,治国之道,在于勤政。如今朝中政务繁忙,各地灾情仍有待解决,吏治也要大力整顿。”
“朕一人之力,尚且感到吃力,若将心力分散于儿女私情,恐误国误民。”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蠢蠢欲动的几位大臣,语气更添几分凌厉:“朕目前,一心忙于政事,无暇考虑个人之事。立皇夫之议,暂且搁置!”
然而,大臣们却不肯轻易放弃。
“女皇!”御史大夫赵大人出列,他向来以正直敢言着称。
但他此刻却是被自家儿子的“前途”冲昏了头脑,“臣斗胆直言,女皇虽英明神武,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无继承人。”
“若女皇迟迟不立皇夫,恐引得朝野议论,外臣观望,此非长久之计啊。”
他躬身一礼,不待宝妞回应,便已开始推荐人选:“臣斗胆向女皇推荐,犬子赵明,年方二十,文武双全,品貌非凡,亦是大家子弟,定能辅佐女皇,共创盛世!”
赵大人开了头,其他大臣们自然也不甘落后。
“女皇!”礼部吴大人紧随其后,“臣家侄吴彦,才华出众,熟读诗书,待人接物亦是温和有礼,定能侍奉女皇左右。”
“女皇!老臣的孙子,王家郎君,虽是读书人,却也有勇有谋……”
一个个大臣,争先恐后地推荐起自家的子弟。
他们口中极尽溢美之词,恨不得把自家的儿子、侄子、孙子夸成天上的神仙。
一时间,金銮殿上,变成了大型“推销”现场,吵吵嚷嚷,乱作一团。
宝妞看着这些平日里一本正经的大臣们,此刻为了自家私利,争得面红耳赤,心中感到一阵烦躁和失望。
“够了!”宝妞猛地一拍龙椅,凤目圆睁,声音虽不大,却带着一股慑人的威压,瞬间压下了殿中的所有喧嚣。
“诸位大臣!”宝妞冷声说道,“你们今日是来议政,还是来为朕选夫的?”
“朕方才已言明,目前一心放在政事之上,无暇顾及!”
她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位推荐人选的大臣,让他们无不垂下头去,不敢与她对视。
“若你们觉得,为了立皇夫,便可置国事于不顾,那朕大可罢黜尔等,换一批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上来。”
宝妞的话,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敲打在每个大臣的心头。
殿中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女皇,并非他们想象中那般容易操控。
“今日议事到此为止。”宝妞说完,直接起身,拂袖而去。
留下满殿的大臣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尴尬和失望。
夜幕降临,整个皇宫陷入一片沉寂。
宝妞处理完手上临时紧急的政务,回到寝殿,只觉得心力交瘁。
今日朝堂上的一幕,彻底扰乱了她的心绪。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大臣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春桃,备水,我要沐浴。”宝妞疲惫地吩咐道。
春桃见宝妞脸色苍白,连忙应声,心中也为女皇感到不值。
宝妞泡在温暖的浴桶里,身心都放松下来。
她闭着眼,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顾念仁的身影。
如果他在,一定会为她分忧吧?
想到这里,她的心里,才稍稍感到一丝慰藉。
沐浴过后,宝妞穿着里衣,斜倚在软榻上,正准备翻看几本闲书,殿外却传来细微的响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