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杨易之入宫参加宫宴,庆祝楚王殿下出征老六部撤藩首战告捷。杨侯府的中秋家宴,只有女眷和孩子的欢聚,没有觥筹交错,依然温馨可喜,其乐融融。
孩子睡得早,若筠陪魏葳蕤哄睡了子初,又因今日收到各自夫君的信件交流了些趣事,姑嫂俩聊的很开心。
若筠此时孕期已快三个月,魏葳蕤自知道了若筠怀的是双胎,便愈加小心照顾,时辰刚过戌时便催着若筠早点儿回去休息。
若筠很听话,跟嫂嫂道了好眠便要回自己的院子。路过爹娘院子时,见父亲的书房亮着灯,想是父亲已从宫宴回了府,便进去跟父亲请个好睡安。
杨易之回来已有片刻,若筠进去时,杨易之正把一封信装入信筒,抬头见进来的是若筠,手上的动作略一迟疑,
“若筠,还没睡?”
“父亲,女儿正准备回去休息,见您的书房亮着,就进来看看您!
父亲今日去宫里,可有什么见闻?”
“若筠,楚王殿下和你二哥今日送到的信,可有提到关于前线的事?”
“不过是近来收编两部的情况,关于那里的天气之类,略提到一些明府和玄柔两部的人文风物,都是民风淳朴的游牧部族,没有种田产粮的条件。郡守城池也缺少有实力的常驻商铺,所以当地物资供给很难保障……”
“的确,正因这些非人力可为的客观条件,当年先帝设立州郡时,才没能立州同归纳入朝廷管制,以致老六部几十年都不能同归教化。”
“殿下之前也跟女儿讨论过老六部的问题,跟父亲此时所言大致相同!
不过殿下也说,老六部自西向东,因水土差异,各部之间虽有类似,可差异却也不小。故此,各部藩王对此次朝廷撤藩改设北州的态度必然是不会相同!”
“不错,此次明府、玄柔两部如此主动,殿下还未到朔州就已经对收编翘首以盼,虽看似顺利,实则反增加了负担。
两部族人和军营每个人都是要吃饭的嘴,不仅要解决粮食问题,军卒收编安抚不仅耗时费力,此次作战还用不上,可谓是“未改编先养人!””
“父亲刚才是给殿下和二哥哥写的信吗?”若筠看看父亲手里还没来得及封口的信筒问道:
“父亲可是有什么话要嘱咐殿下?”
“不错,这是给殿下的,还有两封没有想好,不知该不该由我督促。毕竟此战有陛下的圣旨,殿下若调用他处人马,用虎符最合理……”
“父亲此言何意?您说的另外两封信,是打算写给谁?”若筠此时听了父亲的前言,心底忽然生出些许不安,
“难道父亲担心殿下此次撤藩,会有意外的阻碍?”
“倒也不尽然,不过若筠,你现在怀着孩子,不应该劳心费神,出征打仗本就是男儿的事,你当相信殿下和你二哥的能力。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能将,你无需担心。
时候不早了,你该回去休息了!”杨易之此时已收起刚才的信筒,又开始磨墨,应该是打算写下一封信了。
若筠知道父亲的脾气,一旦说出来的话就不会更改。虽对刚才的话题心有疑惑,也只能行礼告退!
看着若筠转身出了书房门,杨易之抬起头目送着女儿的背影,眼底虽还有刚才的一丝严肃,却已泛起父亲看女儿的温柔。
……
戌时将尽,明月还未及转到高天,梁靖安已催着高黎宁收拾整齐,然后大大方方、礼数周全的从归义王府的正门将高氏贵女送上了马车。
怎么看二人都是光明正大、以诗会友的“雅趣之交”,丝毫不怕引人注目,更不惧他人置喙。
待高小姐的马车消失在坊道尽头,梁靖安收回目光转身回府。
暗处的几双眼睛对他而言已经算不得什么,总之他们要的答案该有的早就已经掌握多时,看不到的,那就怪不得他归义王不够坦诚了!
望月轩内室、外间的门窗都打开了,房中甜腻的香气随着晚风的吹拂逐渐被稀释……
直到将近子时,梁靖安又重新沐浴更衣后才又回到书房。
此时房中除了已?入床榻无法尽去的余味,关上内室的门,便几乎闻不到那个女人留下的味道了。这让梁靖安获得了短暂的平静,让他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翻腾一下心底收藏的美好。
“当……当当!当……当当!”特别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梁靖安收回思绪,
“进……”
李平推门让在一旁,戴着面具身穿夜行衣的人闪身进门,李平退出去随手关上房门,守在了门边。
“殿下,今夜只怕洛城的几位重臣会很忙!”来人刘明,时间紧迫,回禀事项大都是开门见山,
“楚王元远出征老六部撤藩,未动一兵一卒,已有明府、玄柔两部主动归降。今夜北元陛下在宫中设宴庆祝楚王殿下出征首战告捷!”
“哦……”梁靖安神思内观,分析着两部主动归降的利弊,庆功宴梁靖安已经知道了,他更感兴趣的是,楚王初战告捷这颗石子投入北元朝堂这一弯深谭,最先惊起的是哪路妖魔鬼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