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焦急地问道:“缓解病情?真的只能缓解吗?”医生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无奈。田春分哽咽着说:“姐,那我们就开点药,缓解一下妈的病情吧。”我沉默了许久,最终也只能无奈地答应道:“那好吧,现在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们的心仿佛被重重地压着,沉甸甸的,无尽的忧虑和痛苦在心头蔓延。
于是我们按照医生的指示,带着母亲去药房领取药物。缴费窗口前的人群熙熙攘攘,母亲像个迷失的孩子般紧紧攥着我的衣袖,她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掌心微微发颤。我低头看向她,她正用浑浊的眼睛盯着缴费单上的数字,嘴里念叨着:“怎么这么多钱……这药能吃好吗?”声音轻得像一片飘落的羽毛,却重重地砸在我心上。田春分默默排到队伍最前端,将医保卡和单据递进窗口,缴费机“咔嗒咔嗒”的声响仿佛在计算着我们即将面对的漫长岁月。
取药窗口的药师动作机械而熟练,将几盒铝箔包装的药片推过来时,特意叮嘱道:“每天早晚各一粒,温水送服,记得看说明书上的禁忌症。”我接过药盒,指尖触到冰凉的塑料外壳,仿佛握住了母亲逐渐流失的时光。母亲盯着那些白色小药片,眼神里闪过一丝抗拒:“吃了就会好吗?会不会变成傻子……”她的声音带着颤抖的哭腔,让周围的排队者纷纷侧目。我慌忙将药盒塞进包里,蹲下身与她平视:“妈,这是维生素,吃了对您身体好的,咱们先试试。”
离开医院时,正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田春分忽然停下脚步,揉了揉发红的眼眶,声音沙哑却带着难得的温柔:“姐,你和妈早上都没吃早餐,现在都快中午了,我们去对面街口的粥铺吃点东西吧。妈最爱喝那家的八宝粥,以前她总说比家里熬的香。”我望着母亲茫然地望着街景的模样,她不再像从前那样能迅速认出回家的路,连熟悉的早餐店都需人指引。心头酸涩难忍,却只能点头应允。
穿过斑马线时,田春分主动搀住母亲的另一侧手臂。她的手掌比我的粗糙许多,指节因常年劳作泛着暗红,却传递着令人安心的温度。母亲像被牵线的木偶般跟着我们移动,偶尔被路边的小摊吸引,指着卖糖人的摊位问:“那是什么?好看……”田春分立刻笑着回答:“是糖画,您以前带我看过庙会上的,还记得吗?”母亲歪着头想了许久,最终只是摇摇头,嘴角却露出一抹浅淡的微笑,仿佛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粥铺的老板娘还记得我们。她招呼我们坐在老位置,特意将八宝粥多加了两勺红糖,说是“老人家要多吃甜的,心里才不苦”。母亲捧着碗,用勺子搅动着米粒,却迟迟不肯入口。我轻声提醒她:“妈,趁热喝,凉了胃会不舒服。”她突然抬头看我,眼神里泛起孩童般的困惑:“你是谁?为什么叫我妈?”我的喉咙瞬间哽住,田春分慌忙打圆场:“妈,这是大姐呀,您最疼的大女儿!我是您儿媳妇。”
母亲喃喃自语:“儿媳妇?那我儿子是谁?”田春分轻声回答:“你儿子叫封若军,你不记得了吗?你还有个孙子叫封仁怀,在上大学呢。”
母亲的眉头紧蹙,仿佛在努力拼凑那破碎的记忆拼图,但那双眼睛却如迷雾般迷茫。我凝视着她,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曾经,母亲是那般的坚强、能干,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然而,如今病魔却如无情的暴风雨,将她的记忆冲刷得支离破碎。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仿佛那是我与她之间最后的联系,试图用我掌心的温暖,驱散她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妈,我们先喝粥吧。”田春分的声音温柔得如同一股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母亲的耳畔。她小心翼翼地帮母亲吹凉勺子里的粥,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母亲机械地喝着粥,眼神渐渐变得平静,宛如一泓被微风轻抚的湖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
这时,粥铺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几个孩童追逐嬉戏着。母亲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她指着窗外说:“看,那些孩子,多像我们小时候啊!”我和田春分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母亲或许忘记了很多人和事,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的碎片依然存在。
喝完粥,我们陪着母亲在附近的公园散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脸上,让她看起来格外平和。田春分讲着她和儿子封仁怀的趣事,母亲听得津津有味,偶尔还会着我们的手,仿佛害怕再次失去记忆中的那些温暖。
那一天,我在母亲迷茫的眼神中看到了时光的无情,也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尽管她忘记了很多人和事,但她依然是我们最爱的母亲,而我们也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从粥铺出来后,我开着车,载着母亲和田春分一同前往封家。车子缓缓地驶向封家,远远地,我就看到父亲正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张望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