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的喧嚣与纵马的豪情渐渐在身后沉淀,归途的牛车吱呀吱呀地碾过山道,载着满车少女的欢声笑语与沉甸甸的收获,向着府城的方向缓缓行进。车厢内,莫愁小心地护着膝上一个粗布包裹,里面是她精心为家人挑选的庙会所得。颠簸的山路让身体疲惫,但一想到包裹里的物件,她的心便如同浸在温水中,暖洋洋的,嘴角不自觉地噙着笑意。
包裹打开一角,露出几件古朴可爱的桃木制品,散发着淡淡的、新伐木材特有的清香。
最让她满意的,是那一对小巧玲珑的桃木小锤。锤头被心灵手巧的匠人精心雕刻成饱满圆润的桃子形状,外面还细心地包裹了一层柔软的靛蓝棉布,摸上去温软厚实,触感极佳。锤柄则是打磨得光滑趁手的桃木原色,握在手中分量适中,挥动起来灵动自如。莫愁想象着娘亲小桂倚在榻上,爹爹莫珺坐在她身后,用这温软的小锤,力道适中地为娘亲敲打肩颈后背,驱散诊务繁忙带来的酸痛;或是娘亲拿着它,轻轻为爹爹捶打腰腿经络,缓解他静修久坐的僵直……那画面温馨而宁静,让她忍不住微笑。这小小的锤子,承载着她对爹娘康泰的殷殷祈愿。
给哥哥莫忧的,则是一把未上漆的桃木剑。剑身线条流畅,虽无京城名匠铺子里那些镶金嵌玉的宝剑华贵精致,却自有一股山野间带来的朴拙大气。剑柄处还带着些许天然的树皮纹理,更显古朴天然。莫愁轻轻抚过剑身,仿佛能感受到山间清风与桃木的坚韧。她知道哥哥虽已成年,稳重持家,但内心深处或许还藏着几分少年时的江湖侠气。这把带着山林气息的桃木剑,置于案头或悬挂壁上,既可作驱邪避秽的祥物,闲暇时握在手中把玩,嗅着那清冽的木香,或许也能勾起他一丝快意江湖的遐思?
送给祖母子璐的,是两样贴心的小物:一把宽齿的桃木梳和一支雕成如意云头状的桃木痒痒挠。梳子纹理清晰,梳背上浅浅刻着几道简洁流畅、象征福寿绵延的缠枝花纹,虽略显粗犷,却透着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雅致。那痒痒挠更是实用,手柄圆润,云头状的挠头打磨得光滑,绝不会刮伤祖母娇嫩的肌肤。祖母一生操劳,银发如雪,这桃木梳每日为她梳理发髻,或许能带去一份山林草木的滋养;而那痒痒挠,则能随时缓解她老人家脊背的微痒,带来最实在的慰藉。
每一件礼物,都倾注了她对家人的观察与爱意。包裹虽小,情意却重。牛车的颠簸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熬,莫愁怀抱着这包心意,仿佛怀抱着即将归家的温暖。
回到熟悉的女子医馆,喧嚣暂歇。莫愁小心地将带给家人的礼物收好,心中那份因见习经历而积郁的沉闷与沉重,似乎已被山野的清风、果林的芬芳、庙会的烟火以及同窗相伴的纯粹欢乐冲刷得淡了许多。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澄澈。
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着她。她翻找出自己珍爱的画具:一方端砚,几支大小不一的狼毫,还有一盒用天然矿石和植物精心研磨、分装在小瓷碟里的各色颜料。铺开质地细腻的熟宣纸,研开浓淡相宜的墨汁,提笔蘸墨,一股创作的激情在心间涌动。她要将这几日难忘的经历,用画笔定格下来!这不仅是为了记录,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梳理与疗愈,将那些鲜活的色彩与感动,从心田倾泻到纸端。
笔尖在宣纸上轻轻游走。她先是用淡雅的青绿和苍翠,晕染出阿兰家屋后那片郁郁葱葱的桃林。浓密的枝叶层层叠叠,仿佛能听到山风吹过的沙沙声。在枝叶掩映间,她用细腻的笔触点染出一个个粉白透红、饱满欲滴的水蜜桃,它们如同羞涩的精灵,躲在绿叶深处,散发着诱人的甜香。这桃林,承载着农人的汗水与收获的喜悦,也记录着她们大快朵颐的甜蜜时光。
接着,画面转向山下那喧腾的庙会。她换了一支稍粗的笔,蘸取赭石、藤黄和朱砂,以活泼跳跃的笔触勾勒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景。摊贩林立的街道,飘扬的布幌,耍猴人周围攒动的人头,舞狮翻腾跳跃的瞬间……细节虽小,却充满了烟火气。而画面的中心,她留给了那匹神骏的枣红马!只见它前蹄高高扬起,鬃毛飞扬,仿佛要踏破云霄!马背上那个紧紧抓住鞍桥、裙裾翻飞的身影,正是她自己!惊愕中带着兴奋的眼神,被炭笔精准地捕捉。旁边是沉稳自信的驯马师和飞快作画的画师。这一瞬间的英姿飒爽,是这次旅程最意外也最闪亮的记忆宝石。
画面的角落,她也没有忘记那架带来清凉新奇体验的老式压水井。用淡墨勾出井身和压杆的轮廓,再以清透的靛蓝渲染出喷涌而出的、晶莹剔透的井水,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冰凉。旁边木盆里漂浮着几个粉嘟嘟的大桃,正被清凉的井水冲刷着绒毛……
不同的色彩在宣纸上晕染、交融、沉淀,如同她心中翻涌的记忆与情感。笔触或细腻或奔放,线条或流畅或顿挫,将山林的青翠、果实的甜美、市井的喧闹、纵马的豪情以及同窗相伴的欢笑,都一一具象化。看着眼前逐渐丰满、生动的画面,莫愁的嘴角弧度越来越大,眼神明亮如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