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莫三持印西去,将军府的日子便似绷紧的弓弦,表面按部就班,内里却悬着沉甸甸的期盼与隐忧。庭院里的菊瓣悄然染上更深一层的秋色,廊下的风也添了几许料峭。十余日的光阴,在莫珺案头堆积的账册与小桂巡查医馆的步履间,在莫涵精心侍弄的药圃与星儿教导孩童的读书声中,在莫琳伏案整理文书的沉静侧影里,无声淌过。那份等待,如同压在心底的巨石,虽不言语,却让府中行走的仆役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这一日午后,天穹高远,云絮疏淡。正当莫珺于书房揉着酸胀的眉心,小桂在药库核对新到药材名录时,一声穿云破雾、裂帛般的鹰唳,骤然撕破了府邸上空的宁静!那声音,带着千里风霜的凌厉,也裹挟着令人心悸的熟悉感。
“是海东青!” 庭院中洒扫的仆妇失声惊呼。
莫珺猛地推开窗扉,小桂亦疾步走出药库。但见一道矫健无匹的青影,如离弦之箭,自天际俯冲而下,双翼鼓荡的气流卷起地上几片枯叶。它稳稳落在专设的木架上,锐利的金瞳扫视着瞬间围拢过来的人群,羽翼间犹带着塞外风沙的粗粝气息,喉间发出低沉的、风箱般的喘息。足踝上紧缚的竹筒,在秋阳下泛着历经长途的油润光泽。
莫珺强抑着心跳,屏息上前。解下竹筒的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指尖触到筒身,竟觉比上次更为温热,仿佛还残留着传递者掌心的余热与急切。他转身与小桂对视一眼,无需言语,默契地走向书房,屏退所有随从。
筒中滑出的,是一卷厚实的、边角被汗水与风尘浸渍得微微发黄的笺纸。展开,扑面而来的是莫三那熟悉的、力透纸背、带着行军之人特有刚劲的笔迹。墨色浓重,行文急促,字里行间却透着尘埃落定的沉稳与快意。
莫珺与小桂的目光,如同两柄精准的刻刀,逐字逐句地雕琢着信上的内容:
抵临与震慑: “属下莫三,叩禀二公子、二少夫人:星夜兼程,已于九日前抵康西城。未及休整,即持印信直入女子医馆。馆中上下,闻将军与夫人名号,又见总管印信在此,无不凛然肃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属下当即封锁账房、库房及涉事主事、采办居所,断绝内外交通。”
铁证与崩溃: “查证之事,竟较预想更为顺遂。非属下之功,实赖老将军与夫人神机妙算、未雨绸缪!彼等蠹虫,原已闻风声,正欲卷款潜逃,或销毁账册。然其等甫一动念,便被早已奉密令潜伏于康西城外的军中精锐,以雷霆之势尽数擒拿,锁入营中!账册、赃银、私藏之劣药,皆被当场起获,封存待验。属下至时,人赃俱获,铁证如山!”
供认与移交: “面对如山铁证,又知退路已绝,为首之采办主事周奎及其同党数人,面如死灰,心胆俱裂。未待严刑,便如竹筒倒豆子般,将历年如何虚报药价、以次充好、克扣银两、贿赂勾结等情弊,和盘托出,签字画押,供认不讳。属下不敢怠慢,立时备齐所有证供、人犯、赃物,押解至康西府衙。”
府衙与判决: “知府大人感念老将军与夫人为国为民之清誉,更震怒于此辈丧尽天良之行径,接案后雷厉风行。三堂会审,人证物证确凿,不容狡辩。周奎主犯,判斩监候,秋后处决;余者从犯,视情节轻重,或流三千里,或抄没家产,枷号示众。判决不日即将张榜公示,以儆效尤!康西城民闻之,无不拍手称快,颂将军与夫人恩德!”
根源与后怕: “此案能如此迅疾了结,根源全在老将军与夫人运筹帷幄,洞察先机,更赖其军中故旧鼎力相助。若非军中虎贲提前控场,属下纵有印信,恐亦难防此辈狡兔三窟,毁证潜逃,徒增周折,遗祸更深!思之,属下亦惊出一身冷汗。”
重建与立规: “眼下首恶已除,当务之急乃重建康西分馆之秩序,遴选忠厚可靠、通晓药性之人为新任采办。属下已张贴告示,广纳贤才,并请托本地德高望重之耆老、药行公会议事共同举荐监督。同时,正依据总馆章程及此次教训,着手订立更为严苛之《康西分馆采办细则》、《药品质检验核流程》、《银钱出入三方牵制之法》,务求权责明晰,环环相扣,杜绝硕鼠再生之机。细则草案,待属下斟酌完善后,再呈请二公子、二少夫人过目定夺。”
人心与抚慰: “另,属下已开仓放出一批上好药材,以成本价售与受劣药所害之贫苦病家,略作补偿,稍平民怨。并当众立誓,康西女子医馆必重拾‘仁心仁术’之宗旨,请百姓拭目以待。此举收效甚佳,门前冷落之景,已渐有回暖之象。”
信末,是莫三郑重其事的落款与日期。
读罢全信,莫珺与小桂久久无言。书房内,唯闻彼此略显粗重的呼吸声。那压在胸口的巨石,仿佛被这字字千钧的书信骤然击碎,化作一股滚烫的热流,直冲顶门,复又沉沉落回心田,激起万般滋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