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脸上大喜,立刻道谢,“谢谢东家肯给我机会,我一定跟着您干一辈子,干到老。”
随后,小石走到老人家面前,伸手给老人家两锭银子,却被拒绝了。
“用不着这么多,两锭银子都能去外面最大的医馆找名医了。”
小石忙道,“今日我们一路找过来,瞧了好几个大夫,个个都说芽儿活不成了,那些大夫医术根本不如您,您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才是当之无愧的妙手回春的神医。”
老人家被他这一句妙手回春的神医给逗笑了。
最后,他只答应收下一锭银子,就把大家伙儿给“赶”出了门。
“磨磨唧唧的,赶紧走,别吵到我休息,以后可千万不要来了,忒得烦人。”
老人家虽然性子古怪,却也是个善良的,今日一番救助令大家很是敬佩。
坐在马车上,小石掏出另一锭银子老人家没收的银子,准备还给林青川。
他道,“东家,这两锭银子老人家只收了一锭,这剩下的还还给您吧,我知道刚刚你是给我面子,可我是乡下人,生的脸黑,都是有啥说啥的,也不要啥虚面儿,今日多亏您了,又是驾着马车送我们来镇上找大夫,又是掏银子给我用,我实在是不知该咋报答您了。”
这么好的东家,打着灯笼都难找,也不知上辈子家里烧了多少高香。
林青川提醒道,“刚刚老人家交代了啥你都忘了?咱先去集市给芽儿买些补品,再买一只鸡,红糖啥的都得买一些,你身上没带银子,这锭银子还我你用啥买?”
这倒也是,小石的脸渐渐红了起来。
最后,他不得不接受东家的银子,可是他再三保证,等发了工钱,一定会把银子还给东家的。
如今的林青川早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是那个起早贪黑连轴转着干活儿,被爹娘当骡子马使唤,却窘迫的连一个铜板都拿不出来的人了,如今他家挣的银子早就花不完了。
一路上,小石抱着女儿,时不时的看着昏睡的妻子,眼里有对妻子的心疼和担忧,也有初为人父的兴奋。
整个人都活了过来一般,大家也都跟着他高兴。
马车颠簸着,芽儿中途醒了过来,同大家说了些感谢的话,瞧着女儿平平安安的,她松了一口气,又睡了过去。
刚出生的小丫头在小石怀中睡得安稳,时不时的动一动,把人都暖化了。
他们先去集市上买了一只鸡、排骨和红糖,还有一些芽儿爱吃的糕点,为了芽儿,小石这回也舍得破费一回。
大家把小石买来的东西装上马车,一起送他们一家三口和接生婆回去。
众人来时有多沉重,回去时便有多愉悦,一路上时不时还有欢声笑语传出……
……
不知不觉间,半个月过去了,随着炎热的气温散去,已是秋高气爽时节,田里的东西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一日,林青川到万和酒楼找苏掌柜,正值晌午,酒楼就客人爆满,管事和伙计们都忙得不可开交。
也是因为小棠帮苏掌柜的万和酒楼研制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菜谱,和千珍楼的菜色各有千秋,所以这万和酒楼和千珍楼是这渡水县最大生意最好的酒楼。
他在一众忙碌的身影里面找到了苏掌柜,此刻苏掌柜正在忙着指挥伙计们给客人们安排坐席,于是便默不作声的到柜台旁静静等待。
苏掌柜作为众多酒楼的东家,还能如此体恤伙计们,亲自帮忙,这样的东家真的不多见了。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苏掌柜才闲下来,待他回头看见林青川在等他,他很是惊讶,“青川兄,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喊我一声,害你在这里等待。”
林青川浅笑着道,“刚来不久,看见你在忙,我便耐心等一等,左右千珍楼的伙计们多,有小棠他们在,我不在也乱不了套,你这里可就不一样了,你不坐镇,全靠着管事指挥,把管事累着了可是没人替。”
一旁的管事听见林青川说话,咧嘴笑笑,“青川,你这般说话,我竟听不出你是夸我还是损我了,下回来提前告诉我,我领你去掌柜的书房等待。”
“也没多大事儿,我就是这会儿有空才多等了会儿,倒也不必去书房。”
管事点点头,继续去招待客人,忙前忙后,脚不沾地。
苏掌柜领着林青川走向书房,博学多识的苏掌柜先是贴心的给他倒了杯茶水,这才问道,“是不是田里种的药快成熟了,你来找我一起去药田查看情况。”
“果然是世家出身,学识高,人聪明,我还没说明来意,你便一下子猜到了,亏得我没有多的小心思,否则岂不是一眼便被你看穿了?”
苏掌柜摇头笑笑道,“我哪里有那个本事,只是猜到现在酒楼都正常经营,日日都有不少盈利,唯有药田快到收成的时节了,便猜到你找我是为了此事,咱们喝完这盏茶就出发去药田。”
“成,马车在外面,我已经准备好了。”
苏掌柜觉得虽然林家是农户出身,没什么学识,但是林家很是有教养,人也正派,会处处为对方着想,和这样一家人合作,最是轻松愉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