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 第366章 江东这片土地,承接了中国逐渐南移的经济中心

吴太夫人的院子里,贵妇人们的话题还缠在让孙权 “添丁进口” 的闲篇上,大家眉飞色舞地说某家贵妇求来了生子秘方。

窗外的日光却已悄悄移过将军与夫人的院落,落在袁绮绮案头那叠厚厚的卷宗上。

两个站得笔直的身影,侍奉在旁。婢女丁香穿着蓝布衫,在袁夫人交代下手脚麻利地收拾起散落的卷宗,将它们按州郡分类码好,连边角都理得整整齐齐。婢女栀子穿着青布裙,将新沏的花茶放在案边,动作轻柔稳当,没溅出半滴茶汤。

“夫人,天色不早了呢!您是还要再看一会儿书,还是亲自去接阿登公子散学回家?” 丁香眉眼弯弯,虽还带着怯生生的笑意,已是尽量大方表现。

这两个婢女是袁绮绮的小姑子孙尚香特意从选拔送来的,早半个月就送来府里学着伺候了。

“你把小葵丫头给嫁了,定是许久不习惯。罢了,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好人儿倒是有一双,暂时搁你身边,为你添茶倒水拿暖炉打扇子。”孙尚香的来信还说明了这两姑娘的来历。

丁香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父亲曾是县里的教谕,家中虽不富裕却也书卷飘香。可乱世灾荒说来就来,先是疫病卷走了父母,接着战火焚了家园,十三岁的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一路乞讨着投奔江东,阴差阳错进了孙尚香的部队,只求能当个烧火丫头换口饭吃,却因识得几个字被孙尚香留在身边。

栀子的身世更令人心惊。她生在扬州乡下的赤贫人家,大旱那年颗粒无收,饿疯了的父母含泪将她与邻村孩子交换,等待她的本将是被大人吃掉的命运,却幸好被孙尚香路过救下来。

两个姑娘身世可怜,却自立自强,不仅做事勤快、伶俐,还有眼力见儿。

丁香一直保持着读书人家的娇养和细致,整理卷宗时连错字都能一眼挑出。栀子被孙尚香身边的女兵教过拳脚,做事麻利得像阵风,眼里更有活计,袁绮绮抿唇时她已备好热茶,起身时她早掀开了门帘。

江东贵妇人们的闲言碎语还飘在风里,两个带着清新气质的丫头已经来到袁绮绮身边,像孙尚香为她们取的名字一样,带着草木的质朴与灵秀,用女儿家细腻与温柔,填补着袁夫人身边,因为小葵出嫁后留下的空落。

正如那些贵妇人所说,近些年江东的医疗情况变化很大。

年江东的安稳,也不是表现在建业城池的稳固,秦淮河边的茶馆和舞台娱乐。

建业城里,蒙学的琅琅书声从街头传到巷尾,不仅有士族子弟穿着锦袍端坐课堂,连挑担卖菜的汉子路过,都能听见孩子们念 “天地玄黄”。

城中的医馆早是权贵专属,门楣上挂着孙权亲笔题的 “济世” 匾额,穿粗布衣裳的农人抱着孩子来诊病,郎中也会耐心号脉开方,药价明明白白写在墙上。更有那走乡串镇的医工,背着藤编药箱穿梭在田间,教农妇们用艾草驱蚊,给孩童种痘防痘疮,把华佗弟子新编的《农家医要》一页页讲给百姓听。

附近郡县的荒村渐渐有了人烟,曾经因战乱而空置的院落里,近来总响起叮叮当当的修缮声。

那些被战火熏黑的梁木被重新架起,塌了半边的土墙被夯得结实,断了的门槛换上新木,连院角荒芜的菜畦都被翻整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菜苗。

清晨打开建业城门,总能看见流民队伍。有从江北兖州、豫州、徐州逃难来的农户,推着吱呀作响的独轮车,车上载着破被褥和半大的孩子,逃荒的汉子对守城士兵说: “听闻江东不打仗,还能分荒地”。

有荆州来的匠人,背着工具箱在街头张望,寻着要盖新房的人家问: “会箍桶、会修犁,给口饭吃就行。”

还有东南沿海遭了台风的渔民,摇着小舢板靠岸,带着咸腥的海风气息,刚刚安置了儿女,又在长江码头寻活计: “我识水性,常年和海浪打交道,不怕风不怕浪,让我上船干啥都行。”

对于此种情形,张昭等完全始料未及。

“将军,流民四起,如何安置?若再这般无节制接纳,良田、屋舍、粮草都要分与外人,江东士族定不会答应!”张昭语气里带着焦虑,“更有一层,那些流民来历不明,良莠难辨,安置不当恐生民乱;可若薄待了他们,又难免落个‘拒难民’的骂名。士族们已在私下议论,说将军只顾施恩外人,不顾本土世家……”

流民安置不当,会损害江东各大士族的利益,又是矛盾。

好在孙权终究以仁义形象治理江东各地,他命官府在城郊设了流民安置点,每日熬着热腾腾的米粥,识字的文书挨个儿登记姓名籍贯,将无家可归的人分到各村,给农具、贷稻种。

用不着两三年,曾经空寂的田间地头上,如今常有牵着耕牛的农人走过,田埂上多了弯腰插秧的身影,连傍晚的炊烟都比去年密了三成。那些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在江东的土地上搭起茅棚,升起烟火,把他乡慢慢过成了故乡,让荒芜的村落重新漫起人间烟火气。

袁绮绮明显感觉到,这时候的江东,有一种潮流和趋势,它正在承接中国逐渐南移的经济中心。

“这块肥沃的土地,水系发达,气候适宜,若是能妥善解决医疗、教育、婚嫁生育等民生问题,会吸引更多人口前来。”

趁着近来无事,袁绮绮翻看了各地的卷宗:去年豫章灾荒,竟有庸医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对着病人看一眼便开贵重药材,赚得盆满钵满,却治死了不少灾民。更有甚者,师承名医却无心医道,整日钻营着给士族看病求权势,把百姓的病痛抛在脑后。

这种乱象,让她越发坚定了规范医馆、培养良医的想法。

华佗来到江东数年光景,他从最开始的寻求庇护到落户安家,到潜心研究医学,培养医疗人才。

华佗身边有弟子三百,都是老先生亲自带在身边教诊脉辨药,其中许多弟子已奔赴江东各县开办医馆。

华佗还在袁夫人的要求下,对弟子们一再强调医者准则:“医馆须挂出 “诊脉细则”,严禁敷衍问诊;每年要考校医者医术,不合格者逐出医馆;更要在民间发觉有天赋的寒门子弟,引荐至建业医署深造。不能让医者忘了本分,更不能让百姓病无所医。”

喜欢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请大家收藏:(ixmao)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