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 第435章 宝钞和经济3

朱元璋还以为全汉方会继续后面的那句话,他也的确有这个心思,但是初心也的确是因为铜少。

老朱还是想为自己辩解一句,让自己的形象不要这么难看的,现在天幕还在直播。

没想到全汉方的话峰回路转,“不过我的观点和主流有些不太一样,我觉得应对财政困难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逐渐稳定,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不足以满足国家运转的需求,所以大明宝钞就出现了。”

不得不说,全汉方的话真是让老朱大喘气,现在也是面色稍霁。

旁边的朱标也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发现这个讲师的惯用手段就是让人反复的大提气,引起下面听课的人的情绪波动,不过也让人更加专注就是了。

“在历史上,洪武七年,明太祖就开始着手准备制造大明宝钞,到了洪武八年的时候,宝钞就登场了,现在我们手中的就是一贯宝钞。”

天幕下面的人也看到了全汉方手中的宝钞。

(一贯的宝钞,小老儿还是第一次见!)

(这就是大明宝钞啊,感觉来来去去的都差不多。)

(一贯,感觉面额也挺小的。)

……

然后全汉方又拿出了一百文、两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的大明宝钞,一贯上面画有十串钱,五百文上面就是五串,后面的依次递减。

这就是大明宝钞的全部面额。

上面还印有发行机关——中书省,等到后面就变成了户部。

“到了洪武23年的时候,为了方便民间使用,就印了十文到五十文的小面额,而且明朝的大明宝钞还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明朝两百多年里用的宝钞上面印的都是‘洪武’,因为到了永乐年间,明太宗为了表示自己承袭洪武,所以永用洪武。”全汉方又说。

坐在一边的永乐朱棣浑身舒坦了,终于是叫太宗而不是成祖了。

想到这里,他杀人的目光就瞥向了不远处的嘉靖帝,老道士是吧,等会揍他!

嘉靖帝不知道为何感觉浑身一凉。

随后全汉方还说了因为大明宝钞的质地为桑穣,也就是桑树的第二层皮,而为了制造宝钞,导致很多地方砍伐桑木以供科索,妨害了桑业蚕业的发展。

朱元璋:“……”这也能怪咱?

而且桑穣很容易坏,所以大明宝钞在使用的时候也很容易坏,所以朱元璋就出行可以换钞的政策,结果这个政策时有时无。

并且旧的会降价,有些百姓就揉烂那些半新半旧的来换新的,导致朱元璋大怒,又裁撤了换钞的地方。

然后过了几个月又设立了,过了一年多又裁撤了,然后……

“纵观倒钞法的实施过程以及机构废立,我们可以看出明初的时候,对于回收宝钞的制度以及方法很不完善也不科学,到了后面,这种不完善也不科学的制度,同样也是导致宝钞价格暴跌的原因之一。”全汉方理性的分析给所有人听。

朱元璋想怒,但是怒不出来,只能咂咂嘴,告诉自己要忍!

马皇后轻拍了一下朱元璋的膝盖,旁边的李世民没笑了,开头笑过了,可一可二不可三,自己就别笑了,贞观朝的政策换做是后世人评价说不定也有许多漏洞。

然后全汉方就说了不可避免的那就是宝钞的防伪。

就算是为了宝钞的发行有着最严的律令,但也还是阻止不了别人弄假钞,毕竟富贵险中求嘛!

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句容杨馒头案。

在句容有许多人和杨馒头合作,比如说银匠、印纸和马夫,这些人分工明确,甚至能够仿造出印假钞的锡板来。

这件事情被发现了之后,句容十有**全部都被枭首,导致句容户户皆空,九十里内杳无人烟,但是在一年多之后,句容剩下的县民又开始造假钞了。

就连朱元璋都感慨这些刁民要怎么治理?

所以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求富贵之心是多么坚决,而宝钞防伪又是多么让人头痛的事情。

而且为了宝钞的价值稳定,朱元璋还下令,让民间禁止金银交易。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自古以来我国的民情。

全汉方还说了国库支出的那些大项使用了宝钞——

【俸禄、盐户工本、军兵月盐等等。】

而俸禄里还有官员俸禄以及宗亲俸禄,盐户工本这边很明显和盐有关系,军兵月盐很明显就和军户有关系。

明初的时候兵卒很多,而且明初的时候因为屯田制,很多地方都是自给自足,但是盐作为必需品,是由上面下发的,被称之为月盐。

后面月盐用宝钞来代替了。

除此之外还用做赏赐和赈灾。

……

“接下来我们也要说到重头戏,那么宝钞到底为什么会贬职呢?”全汉方手中的按钮也可以微微拉长,里面就有一根小铁棍子,现在正微微的点在ppt之上。

之前也说过,就是滥发,加上贪腐,维护不当等等,但都不够鞭辟入里。

全汉方要掌握的那个度非常难,讲太多经济学原理,太鞭辟入里,就太深奥,天幕下的人就会听不懂,讲太浅显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又不够。

都是千年的狐狸了,又都是政治大佬。

人心他们懂得多了去了。

朱元璋等人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变得更加正襟危坐起来。

天幕下的许多人在刚才也收获颇多,都在认认真真的做着笔记。

“其实在宝钞刚刚发行的10-20年间,宝钞的价值还是比较稳定的,那个时候规定,一贯的宝钞价值一千铜钱,白银一两。”

“但是到了洪武朝后面宝钞滥发,洪武二十三年,在江浙一带,宝钞的价值已经到了一贯折钱二百五十文,百姓开始变得重钱轻钞,这就导致物价飞速上涨。”

全汉方点了点上面ppt的一个柱状折线图表,并且分析给下面的人听。

他们也看得懂,这并不难,而且之前天幕之上就放过。

他们很快也从数据当中直观到洪武年间的物价以及宝钞价值的变化。

喜欢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请大家收藏:(ixmao)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