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93章 陆则衍的“家庭调理”·中西医的日常

仁济堂的诊室刚洒过艾草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苏怀瑾正低头核对药材入库单,门帘被轻轻掀开,带进一阵清晨的凉风,伴着熟悉的脚步声——不用抬头,她也知道是陆则衍来了。

“早。”陆则衍的声音带着点笑意,像初秋的阳光,温和不刺眼。他手里拎着个青花瓷保温桶,桶身上描着缠枝莲纹样,青蓝相间的釉色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妈熬的莲子百合粥,让给你带点。”

他把保温桶放在诊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桶盖的边缘。白大褂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简约的黑表盘手表,表链上还沾着点消毒水的味道——准是刚从医院过来。“说多亏了你那方子,她的更年期失眠好多了。”陆则衍眼底的笑意藏不住,像落了星光,“现在每天早上都去公园打太极,还拉着一群阿姨讨论‘肝肾阴虚’,说起来头头是道,比我这当医生的还像专家。”

苏怀瑾笑着打开保温桶,一股清甜的香气立刻漫开来。莲子的粉香混着百合的润甜,钻进鼻腔里,暖融融的。粥熬得极糯,米油浮在表面,像层薄薄的玉浆,里面的莲子炖得粉烂,轻轻一碰就散在勺里,百合片晶莹剔透,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阿姨的体质本就偏阴虚,之前用西药总说头晕,还是中药调理更对路。”苏怀瑾舀起一勺粥,吹了吹送进嘴里,清甜瞬间在舌尖化开。她想起陆则衍的妈妈前两年被更年期综合征折磨的样子——夜里潮热盗汗,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晕乏力,脾气也变得急躁,跟家里人说不上三句话就想发火。西医开的安眠药吃了总觉得头重脚轻,陆则衍心疼又无奈,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了她。

辨证为“肝肾阴虚”后,苏怀瑾开了滋水清肝饮的方子,嘱咐用桑葚、枸杞泡水当茶喝,还教了简单的足底按摩法。调理三个月下来,阿姨不仅睡得香了,连气色都好了大半,上次见时,鬓角的白发似乎都淡了些。

“你看这个。”陆则衍忽然掏出手机,屏幕亮起来,映出他带着点无奈又好笑的表情。他点开一张照片,递到苏怀瑾面前——照片里是个粉嘟嘟的小孩,穿着件米白色的毛衣,后背上赫然绣着“肝主疏泄”四个小字,针脚歪歪扭扭的,像刚学写字的孩童涂鸦,旁边还绣了条弯弯曲曲的蓝线,活像条小蛇,仔细看才认出是肝经的走向图。

“我妈说,要从小给孩子灌输中医思想,连毛衣都得有‘文化内涵’。”陆则衍摇摇头,语气里却满是宠溺,“这是她上周找小区裁缝铺定做的,说等天冷了就让孩子天天穿,还说要再绣件‘肾主骨’的,换着穿。”

苏怀瑾看着那滑稽的毛衣,忍不住笑出声:“阿姨这是把中医融进生活里了。”

“何止啊。”陆则衍收起手机,无奈地叹气,“现在全家吃饭前都要先讨论‘今天的菜性平还是性温’。我爸以前炒青菜从来不放葱姜,现在锅铲刚掂起来,就得回头问我妈‘要不要加生姜去寒’。上次我买了串葡萄,我妈愣是翻出《本草纲目》查‘葡萄味甘平,补气血’,才允许孩子多吃两颗。”

苏怀瑾想起上个月去陆家吃饭的情景。阿姨炖的乌鸡汤里飘着黄芪片,说是“补气,适合则衍熬夜写论文”;清炒的上海青里果然掺了姜丝,阿姨一边给她夹菜一边说“入秋了,吃菜得防寒凉,加点生姜正好”;连饭后的水果盘里,都摆着切成瓣的柚子,“润肺化痰,秋天吃最好”。

最让她印象深的是陆则衍。这个科班出身的西医博士,吃饭时居然会下意识地观察岳父的舌苔,还提醒他“最近应酬多,舌苔厚腻,明天我给你带点陈皮泡水喝”。苏怀瑾当时还打趣他“快成中医了”,陆则衍却认真地说:“有些慢性病,结合体质调理确实效果更好。”

他现在看诊时,总会多问患者一句“平时爱喝凉饮吗?舌苔厚不厚?”。上次有个高血压患者,西药换了好几种,血压总忽高忽低。陆则衍仔细问诊后,发现对方总爱吃肥甘厚味,还爱喝冰啤酒,典型的“痰湿体质”。他一边调整西药剂量,一边让苏怀瑾配了化痰祛湿的茶包,让患者每天代茶饮,两个月下来,血压竟稳稳地降了下来,连患者自己都说“现在看油腻的东西都觉得没胃口,身体轻快多了”。

“对了,”陆则衍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报告。纸张边缘还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这是亚健康干预项目的最新数据,有效率91%。”他指着其中一组蓝色曲线,指尖在纸页上轻轻点了点,“你看,用‘四季茶包’调理的那组,皮质醇水平下降最明显,尤其是春季用柴胡薄荷茶的,焦虑评分降了近50%。”

报告上的图表做得清晰明了,既有西医的生化指标,也标注了对应的中医体质分型。苏怀瑾翻看着,指尖划过那些中西医结合的分析,忽然抬头看向陆则衍,眼里带着笑意:“你说,要是早几年,谁能想到西医博士会天天研究舌苔和茶包?”

陆则衍也笑了,眼角的细纹里都盛着暖意。晨光透过窗玻璃斜射进来,落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暖融融的,像裹了层金色的纱。“以前总觉得中医太玄,现在才明白,它是老祖宗总结的生活智慧,只是用了另一种语言表达而已。”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苏怀瑾的手背,声音放得更柔,“就像我们,以前总觉得中西医是两条平行线,现在不也找到交汇点了吗?”

苏怀瑾望着他眼里的光,忽然觉得,所谓的中西医之争,或许本就是场误会。中医的“道”讲整体调和,西医的“术”重精准干预,看似不同,最终的目标都是让人健康。就像这杯莲子百合粥,既有“滋补肝肾”的中医道理,也有“补充氨基酸”的西医解释,却不妨碍它在每个清晨,暖胃又暖心。

诊室里的艾草香和粥的甜香缠在一起,像极了他们共同书写的故事——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让中医的温润与西医的严谨,慢慢和解,静静相融。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