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53章 红景天的“乡村应用”·登山队的感谢信

西藏日喀则的阳光,烈得像要把空气烤出火星子。乡镇卫生院的土坯墙被晒得发烫,门口的玛尼堆上,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把“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抖落在扬起的尘土里。

院长次仁站在诊室的药柜前,手里捧着一面崭新的锦旗。锦旗是绸缎做的,红得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上面烫金的字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他穿着藏青色的藏装,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把锦旗攥得笔直,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你们的红景天,托举我们登上了世界之巅’——这是给咱们的!”

药柜最上层的抽屉敞着,里面码着整齐的红景天切片。不像野生的那样带着深褐色的沧桑,这些栽培红景天的根茎是浅棕色的,切成薄薄的圆片,断面泛着淡淡的胭脂红,像浸饱了高原的阳光。凑近了闻,有股清冽的药香,混着诊室里酥油茶的味道,在空气里酿成一种特别的气息。

“次仁院长,您再念念,我还没听清呢。”门口传来清脆的声音,是苏怀瑾派来的弟子小郑。他刚从外面给药农送完《红景天规范化种植手册》,晒得黝黑的脸上沾着点泥土,白大褂的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晒脱了皮的手腕。

次仁把锦旗又举高了些,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你听,‘托举我们登上了世界之巅’!国家登山队说的!”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个磨得发亮的铜制茶缸,给小郑倒了杯酥油茶,“半年前你刚来的时候,谁能想到啊?”

小郑接过茶缸,指尖触到温热的缸壁,想起半年前刚到这里的情景。那时他背着一大包资料,站在卫生院门口,看着药农们背着篓子偷偷摸摸地卖野生红景天,眼神里满是警惕。他教大家按标准种植——用腐熟的羊粪当肥料,花期要控水,采收时得留三分之一的根茎让它再发芽,药农们都摇着头说:“野生的才管用,这人工种的能有啥劲?”

“刚开始啊,扎西大叔最不信。”次仁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用藏语夹杂着汉语说,“他说‘我挖了一辈子红景天,这软乎乎的新货,还不如我家的酥油有劲儿’。”

直到第一个试喝的牧民用了红景天配党参煮的水,说上山挖虫草时没那么喘了,才慢慢有人愿意试试。现在,诊室里的红景天切片供不应求,连最远的牧村都有人特意骑着摩托车来买。

次仁从铁皮柜里翻出一个磨破了角的记录本,蓝色的塑料皮上印着褪色的雪山图案。他翻开本子,上面是藏汉双语写的字迹,有的地方还用铅笔描了又描:“扎西大叔,65岁,肺气肿,以前走三步路就喘,嘴唇紫得像桑葚。喝了三个月红景天煮水,现在能帮家里放20只羊了,上次测血氧,从82%涨到88%呢!”

他又翻了一页,指着一张用胶带贴着的儿童画,画上是个笑脸娃娃:“还有卓玛的孩子,以前每个月都要感冒两回,一感冒就发烧,卓玛总抱着他来输液。后来用红景天配黄芪煮水当茶喝,这学期在学校都没请假,老师说他跑起来比牦牛还快!”

小郑在一旁笑着补充,手里拿着一本翻得卷了边的指南,正翻到“高原反应调理方案”那页:“我们都是按指南里说的比例配的,红景天15克,党参10克,麦冬7.5克,刚好1:1:0.5。红景天抗缺氧,党参和麦冬补气阴,搭配起来,老人孩子喝着都舒服,不像单用红景天那么烈。”

正说着,外面传来摩托车的突突声,邮递员丹增穿着军绿色的外套,抱着个牛皮纸信封冲了进来,扬起的尘土迷了人眼:“次仁院长!挂号信!北京来的!国家登山队寄的!”

次仁的手一下子就抖了,接过信封时,指腹在“国家登山队”那几个烫金大字上摸了又摸,像是在确认是不是真的。他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信纸边缘还带着点雪山的寒气似的。

队长的字迹刚劲有力,像雪山上的岩石:“……登顶那天,风速12级,雪粒子打得人脸生疼。队员们含着你们寄来的红景天含片,在8000米的海拔上硬是坚持了4个小时,把五星红旗插在了顶峰。下山后体检,所有人的血氧恢复速度都比上次快了15%,没有一人出现严重的高原病。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胜利,是你们的红景天给了我们底气,是中医的力量在托举我们。等我们休整好了,一定去林芝看看那些红景天田,看看把它们种出来的英雄们……”

次仁念着念着,声音就哽咽了,他把信纸按在胸口,像是在感受那上面的温度。小郑看着他眼里的光,那光比窗外的阳光还要亮。

过了好一会儿,次仁才小心翼翼地把信铺平,用胶水一点一点地贴在卫生院的荣誉墙上。墙上已经挂着不少东西:有牧民送的哈达,有孩子们画的画,还有一张红景天田的照片——照片里,药农们弯着腰在田里劳作,身后是皑皑的雪山,像幅会呼吸的画。

次仁拍了拍小郑的肩膀,掌心的老茧硌得人很实在:“小郑医生,等雪化了,你跟我们一起回林芝基地看看吧?我要带所有药农去学技术,让他们知道,咱们西藏的红景天,不光能跟着登山队登珠峰,还能进平常百姓家,帮扎西大叔放好羊,帮卓玛的孩子不生病。这才是它最金贵的地方,对吧?”

小郑用力点头,看着墙上的信和照片,忽然觉得,这高原上的红景天,就像那些默默耕耘的药农,也像苏怀瑾老师他们做的指南,不声不响,却有着托举生命的力量。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远处红景天田的清香,也带着经幡的祝福,在诊室里久久盘旋。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