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52章 乡镇试点·高血压达标率翻倍

岐黄手记 第452章 乡镇试点·高血压达标率翻倍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2 14:30:57

青石镇卫生院的走廊是水磨石地面,被来往的鞋跟磨得发亮,墙角的绿萝顺着白色的瓷砖爬了半面墙。院长老张背着手站在公告栏前,指尖在那张刚更新的“高血压达标率统计表”上敲了又敲——“72%”这个红色数字被阳光照得有点晃眼,像颗熟透了的苹果,沉甸甸地坠在表格最末行。

他喉结动了动,又抬手揉了揉眼睛。三个月前,这栏还是“35%”,那时这张表总被他用图钉按在办公桌最底下,每次县医院来检查,他都支支吾吾地说“正在调整方案”。那些高血压患者总在诊室门口转悠,有的说“头又晕了”,有的抱怨“药吃了一堆,血压还是忽高忽低”,他听着心里像塞了团棉花,闷得喘不过气。

“张院长,苏医生来了。”护士小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老张转过身,看见苏怀瑾背着诊包站在走廊那头,白大褂下摆沾了点尘土——从县城来青石镇的路正在修,坑坑洼洼的。“怀瑾啊,快进来坐!”他快步迎上去,手里还攥着个掉了漆的搪瓷杯,里面的菊花茶冒着热气,花瓣在水里打着旋,“你是不知道,这三个月,咱们卫生院的高血压患者像换了拨人似的!”

苏怀瑾跟着他进了办公室,墙上的锦旗歪了个角,是去年一位脑血栓患者送的,上面写着“妙手回春”。“看您这精神头,就知道效果不错。”她笑着把诊包放在桌上,包里露出半截社区站的血压仪,“我刚在走廊看见那张统计表了,72%,比预期的还好。”

“何止是好!”老张把搪瓷杯往她面前推了推,杯沿的茶渍圈像年轮,“你是没见着,按指南里的‘天麻钩藤饮 小剂量氨氯地平’那套法子,50个纳入试点的高血压患者,36个血压都稳稳地降到140/90以下了。以前哪敢这么开方子?总怕中药西药混着吃会出事,患者问起来,我这心里直打鼓,现在好了,每一步都有指南照着,就像走夜路手里揣着灯笼,亮堂!”

正说着,隔壁诊室传来年轻医生小李的声音,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王大爷,您伸舌头我看看……嗯,舌苔比上次淡多了,但还是有点红,说明肝阳还没平透。”

苏怀瑾和老张对视一笑,悄悄走了过去。诊室里,穿蓝布褂子的王大爷正坐在诊椅上,脖子上挂着个老花镜,面前的小桌上放着个保温杯。小李的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指南里的“高血压辨证流程图”,用不同颜色标着分杈:先看主症(头晕头胀、面红目赤打√),再看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打√),最后参考血压值(155/95mmHg,标注“加用小剂量西药”)。

“您这头晕减轻了,但还是怕热、晚上睡不着,”小李指着屏幕上存的舌照,照片里的舌苔比上周的记录淡了些,但舌尖依然红得明显,“我在天麻钩藤饮里加10克夏枯草,这味药能清肝泻火,像给您心里的小火苗扇扇风。西药氨氯地平还按原来的量吃,咱们再调两周看看。”

他边说边在电子处方系统里敲着,末了在“处方依据”栏里郑重地写上:“参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指南》第23页‘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调理方案’”。

王大爷接过打印出来的药方,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他用手指点着药方上的“夏枯草”三个字,皱纹里都透着笑:“小李医生,你这方子开得透亮!以前光吃西药,头是不晕了,但总觉得浑身燥得慌,像揣着个小火炉,后半夜总醒。现在加了这中药茶,晚上能踏踏实实睡五个钟头了——这指南真神,比庙里的菩萨还灵验!”

“王大爷您别夸我,是这指南好。”小李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指南的边角,书页已经被翻得卷了毛。

回到办公室,老张从铁皮柜里抱出一摞厚厚的复诊记录本,牛皮纸封面用毛笔写着患者姓名,翻开来,每一页都贴着血压监测条,旁边用红笔标着舌象描述,有的还粘着小照片——是用手机拍的舌诊图,像素不高,但能清楚看出舌苔的变化。

“你看这个,”老张翻到标着“李桂英”的本子,第一页的血压条上写着“165/100mmHg”,舌照是厚厚的黄腻苔,“李婶有糖尿病,以前血压高不说,血糖总跟坐过山车似的,胰岛素调了八回都稳不住。按指南里‘阴虚燥热’型,给她用玉女煎打底,生地、知母各15克,配合胰岛素,你猜怎么着?”

他往后翻了几页,最新的血压条是“130/85mmHg”,血糖记录栏里写着“空腹6.5mmol/L,餐后8.0mmol/L”,舌照上的黄苔褪成了薄白。“昨天她拎着一篮子鸡蛋来,非说是自家鸡下的,硬塞给我就跑,说‘这辈子没这么舒服过,以前总觉得嘴里发苦,现在喝白开水都带点甜’。”

苏怀瑾拿起那本记录本,纸页上还留着淡淡的药香,混合着李婶家鸡蛋的腥气。她想起制定指南时,陆则衍总说“要让数据会说话”,现在看来,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记录,比任何实验室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走廊尽头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墙上那块“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单位”的铜牌上,把“试点”两个字镀上了层金边。苏怀瑾望着窗外——青石镇的老槐树已经抽出新叶,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正从树下跑过,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她忽然觉得,所谓“落地”,从来不是开多少场发布会、发多少份红头文件。是像小李这样的年轻医生,敢在处方上写下“依据指南”四个字;是像王大爷、李婶这样的患者,能实实在在地说一句“睡得香了”;是老张手里这本本写满了的复诊记录,页页都透着“管用”两个字。

这比任何金灿灿的奖状,都更让人心里踏实。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