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68章 西医同行的“请教”·辨证的逻辑

仁济堂的药香混着晒药材的阳光味,漫在走廊里时,苏怀瑾正低头整理《岐黄手记》的增补页——刚把“寒湿泄泻调理方”抄上去,就听见门口传来迟疑的脚步声。

抬头时,正撞见邻市西医主任站在竹帘外,手里攥着个边角卷毛的笔记本,白大褂袖口还沾着点没洗干净的碘伏印。他以前来调研时总皱着眉,说“中医辨证像猜谜”,此刻却下意识挺了挺背,像个要提问的学生。

“苏医生,没打扰你吧?”他走进来,把笔记本在手里转了半圈,才放在诊桌上。封面写着“腹泻疫情诊疗笔记”,字迹有力,却在“中医辨证”那页折了个深痕。

苏怀瑾刚泡好的陈皮茶还冒着热气,她推过去一杯:“张主任坐。看你这笔记本,是有心得了?”

张主任没立刻喝,反倒翻开笔记本,指尖在某页顿住——那页贴着两张舌象照片,用透明胶带粘得牢牢的:左边是白腻苔,像蒙着层湿棉花;右边是黄腻苔,苔根带着点焦黄,像泡在油里的棉絮。照片下面写着“6例无效病例”,字迹被划了又改。

“实不相瞒,是来请教的。”他指尖点着黄腻苔的照片,语气比上次视频会诊时软了许多,“按藿香茶包方案用了两天,这6个患者一点没好转,反而拉得更勤了。昨天你远程看了舌象,说‘这是湿热,得换葛根芩连汤’,我们半信半疑试了,两剂下去居然都止了泻。”他抬眼时,眼里的困惑混着佩服,“同样是腹泻,怎么一眼就看出是寒湿还是湿热?我们翻了《中医内科学》,‘湿邪困脾’‘湿热下注’说得太绕,实在分不清。”

苏怀瑾从书架上抽出《岐黄手记》,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腹泻辨证对照表”用红笔标了重点,表格里的字方方正正:“你看这栏。”

她指尖先点过“寒湿型”:“舌苔白腻,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布;大便清稀如水,一点臭味没有;患者总说冷,盖两床被子还蜷着,腹痛时用热水袋敷就舒服——这是寒裹着湿,得用藿香正气散温着散。”

再移到“湿热型”时,她特意指了指“大便特征”:“你看这栏写的‘臭秽带黏液’,就像夏天馊了的菜汤;舌苔黄腻,是湿里裹着热;患者怕热,拉完肛门还灼得慌,这时候再用温药,等于给火上添柴,得用葛根芩连汤清湿热。”

张主任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他忽然停住:“这么一说就清楚了!就像分辨冷水和热水——摸一摸(舌苔)、闻一闻(大便)、问一问(怕冷怕热),根本不用猜。”

苏怀瑾怕他记混,又在便签纸上画了个简表,用黑笔圈出核心:

类型 舌苔 大便特征 伴随症状 对应方剂

寒湿型 白腻 清稀如水,无臭 怕冷,腹痛喜热敷 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型 黄腻 臭秽带黏液 怕热,肛门灼热 葛根芩连汤

“你看,关键就这几个点。”她把便签纸推过去,“不用记‘湿邪’‘热象’这些词,记住‘白腻苔配怕冷’‘黄腻苔配怕热’,就不会错。”

张主任盯着表格看了半分钟,突然掏出手机对着拍,闪光灯在诊室里亮了下:“这比教材上的长篇大论清楚十倍!我回去就打印五十份,贴在科室会诊室、护士站,让所有医生护士都记牢——以后遇到腹泻,先看舌象对证型,再也不会用错方子。”

他又翻到笔记本里夹的处方单,是用葛根芩连汤的那6例:“这几个患者确实说‘拉完肛门火辣辣的’,我们当时只想着‘都是腹泻,按之前的方案来’,根本没注意这些细节。”他忽然笑了,有点不好意思,“以前总觉得中医辨证‘玄’,现在才明白,是我们没找对‘翻译’——你这张表,就是最好的翻译器,把中医的话翻译成我们能懂的‘症状、体征、用药’。”

苏怀瑾看着他笔记本里贴的患者体征记录——体温、腹泻次数、电解质数据旁边,多了新写的“舌苔白/黄”“怕热/怕冷”,忽然觉得,这场请教里藏着比“学会辨证”更重要的东西。

“其实你们西医的检查也能帮中医辨证。”她指着他记的“白细胞正常”,“这说明不是细菌感染,排除了实热;要是白细胞高,再结合黄腻苔,可能就是湿热夹滞,得加些消食的药。”

张主任眼睛亮了:“对!我们可以把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你们的舌象、脉象结合起来——比如湿热型患者,可能C反应蛋白会轻度升高,寒湿型则基本正常。这样中西医的判断能互相印证,更准。”

他临走时,把笔记本抱在怀里,像捧着本珍贵的手册:“苏医生,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中医是‘经验医学’,这次才知道,它的逻辑能这么清楚。以后我们科里有搞不清的病例,能不能常来请教?”

苏怀瑾送他到门口时,竹帘外的阳光正好落在药圃里——刚种下的葛根苗和藿香苗挨在一起,叶片上的露珠闪着光。“随时欢迎。”她指了指那些苗,“就像这些药,藿香温散,葛根清解,各有各的用处,合在一起才能应对更多情况。”

张主任走后,走廊里的药香好像更清透了些。苏怀瑾低头看诊桌上的便签纸,忽然想起祖父说的“医无中西,惟求实效”——当西医愿意弯腰看舌象,当中医能用表格讲逻辑,那些“玄”与“实”的隔阂,其实早就在患者的笑容里,慢慢化成了协同的暖意。

她把那张简表夹进《岐黄手记》时,忽然决定再加一页:“中西医辨证参照表”。或许以后,会有更多西医翻开这本书,像张主任这样,在“翻译”里找到理解的桥——而这座桥的尽头,是能更快被治愈的患者。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