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66章 中药汤剂的“工业化生产”

岐黄手记 第366章 中药汤剂的“工业化生产”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4 09:06:02

林晚秋的电话打进来时,苏怀瑾刚核对完第三家药店的药材库存。听筒里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音,背景里是仓库特有的嘈杂——纸箱摩擦声、扫码枪“滴滴”声、还有人喊着“这批藿香够不够熬今天的量”。

“怀瑾,不行了。”林晚秋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纸,发皱却透着急,“社区刚报上来,至少还需要5万份汤剂。现在全市药店的锅都在熬藿香正气汤,一口锅一天最多熬200份,算下来得250口锅连轴转才够——可我们找遍了,连中药房的砂锅都借了,也凑不够半数。”

苏怀瑾指尖在桌面上划着,目光落在桌角那盒疏肝茶包上——那是之前为上班族做的,把柴胡、陈皮打成细粉装在滤袋里,开水一冲就能喝。她忽然停住动作,指尖敲了敲茶包盒:“晚秋,我们能不能不熬汤剂?做成袋泡茶试试?”

“袋泡茶?”林晚秋的声音顿了顿,“能行吗?药效会不会受影响?”

“能行。”苏怀瑾拿起茶包对着光看,滤袋里的药粉清晰可见,“我们把药材低温粉碎,保留有效成分,按剂量装袋。居民不用熬,撕开袋子用开水泡5分钟,效果和汤剂一样,还方便携带。之前做疏肝茶包时试过,吸收率没问题。”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能工业化生产,速度快。”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林晚秋猛地站起来的声音:“我马上去联系中药厂!”

挂了电话不到半小时,林晚秋的消息就发了过来,附带一张药厂厂长的名片照片:“找到一家有GMP认证的本地药厂,厂长说‘抗疫用药,优先生产’,让我们现在就过去谈。”

苏怀瑾赶到药厂时,厂长正站在车间门口等。他穿着深蓝色工装,袖口沾着点药粉,手里捏着张藿香正气散的方子:“苏医生,我刚看了方子。藿香、紫苏这些药,低温粉碎(60度以下)能保留挥发油,不影响药效。两条生产线腾出来了,现在就能调机器。”

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正在预热。苏怀瑾看着技术员把药材按比例倒入混合罐——藿香10g、紫苏6g、茯苓15g、炒白术15g,都是方案里的核心成分。“先混合3分钟,让药材粉末均匀接触。”技术员指着屏幕上的参数,“然后低温粉碎到80目,既能快速析出有效成分,又不会让药渣漏出来。”

林晚秋盯着分装机,眼睛熬得发红却亮得很:“每袋5g,正好是一次的量。滤袋用的是食品级无纺布,透气又不漏粉,封口时压上‘祛湿止泻’四个字,居民一看就知道怎么用。”她拿起刚试产的茶包,对着光看了看,“泡5分钟就行,凉了还能隔着杯子温,老人孩子都能操作,比熬汤剂省事儿多了。”

苏怀瑾捏着茶包掂了掂,重量刚好。她走到留样台,取了袋泡进温水里,看着淡黄色的茶汤慢慢晕开,和熬好的汤剂颜色几乎一样,鼻尖也闻到了熟悉的藿香香。“就按这个标准生产。”她对厂长说,“注意每批留样检测,确保有效成分含量达标。”

第二天一早,赵小胖带着直播团队进了车间。镜头先扫过混合罐里翻滚的药粉,再转到分装机——一个个白色滤袋从机器里滑出来,封口处的“祛湿止泻”字样清晰可见。“家人们看清楚了!”赵小胖举着话筒,声音比平时高了两度,“这就是救了几百人的藿香正气茶包,每袋成本才2块钱!药厂24小时赶工,现在已经生产出10万袋,马上装车送疫区!”

镜头转向打包区,成箱的茶包堆得像座小山,上面印着“祛湿止泻,温服为佳”,社区志愿者正搬着箱子往货车上装,额角的汗在镜头里闪着光。“这才是中药该有的样子!”赵小胖对着镜头说,“既能守住老祖宗的方子,又能跟上应急的速度——该传统时传统,该现代时现代!”

弹幕瞬间刷了起来:

“原来中药也能这么高效!刷新认知了!”

“这个好!不用熬药,我妈在家就能泡,回头我也备点。”

“为药厂和志愿者点赞!这才是真正的抗疫速度!”

第一批10万袋茶包送到疫区时,社区工作人员正推着小推车逐户分发。住在一楼的李阿姨接过茶包,拆开一个凑到鼻尖闻了闻,突然就红了眼眶。“这味儿……和我妈以前熬的藿香汤一模一样。”她抹了把眼角,声音发颤,“她走了五年了,这味道一出来,就像她还在这儿,知道我拉肚子,特意给我熬药似的。”

她按照说明泡了一杯,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忽然笑了,对志愿者说:“比熬药方便多了!以后天潮的时候泡一包,心里都踏实。我得给外地的闺女寄点,让她也备着。”

林晚秋把直播回放发给苏怀瑾时,视频里正好拍到李阿姨喝药的样子。苏怀瑾看着弹幕里滚动的评论,指尖划过一条:“以前觉得中药就是慢慢熬、慢慢等,没想到应急时能这么快,还这么有人情味。”

她想起祖父说的“药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前总觉得传统就是砂锅慢熬,看着药香袅袅升起;现在才懂,传统也可以是自动化生产线,是滤袋里的药粉快速析出——重要的不是形式,是能不能把药效及时送到需要的人手里。

“这不是快。”苏怀瑾给林晚秋回了条消息,“是该快的时候能快。工业化不是丢了传统,是让传统能跑起来,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追上那些等着救命的脚步。”

窗外的阳光正好,药圃里的藿香苗又长高了些。苏怀瑾拿起桌上的茶包,轻轻捏了捏——里面的药粉很轻,却像装着能让人安心的力量。她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老法子锁在过去,是让它在新时代找到新的模样,继续护着那些需要温暖的人。就像这袋茶包,带着老方子的魂,却用新的样子,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