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53章 首发式现场·读者的狂热

岐黄手记 第353章 首发式现场·读者的狂热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4 09:06:02

仁济堂前院的青石板路被晨露打湿时,赵小胖已经带着团队忙了两个钟头。展台沿着老槐树的影子排开,最前头摆着台铜药碾复制品——是按祖父传的那台1:1仿制的,陆则衍特意让人磨亮了碾轮,此刻正映着药圃里薄荷的碎影。旁边的玻璃罐里,当归归头、归身、归尾摆得整整齐齐,标签上印着“《岐黄手记》P38 当归分部位用法”,连切片厚度都和书里写的“2-3毫米”一致。

“瑾姐,手稿复印件按你说的标红了!”赵小胖举着张A3纸跑过来,上面是“老顾的多系统萎缩”病例,“辨证逻辑”四个字用红笔圈了三层,旁边贴着陆则衍整理的吞咽功能评分表,蓝线从“2分(需鼻饲)”爬到“6分(可自主进食)”,像条向上的小尾巴。他把纸钉在展板上,又往铜药碾里撒了把干薄荷:“刚试了,碾起来沙沙响,网友肯定爱拍。”

七点刚过,竹门外就传来窸窣的脚步声。穿蓝布衫的老人攥着油纸包,指节把布面捏出浅痕——那是他老伴的咳嗽老方子,用三层油纸裹了三天,边角还沾着家里药罐的药垢。“苏医生在吗?”他踮脚往里望,看见苏怀瑾正在给药材标本贴标签,声音突然发紧,“我家老婆子咳了半载,西药吃了不少,听说你能调老方子……”

没等苏怀瑾应声,竹门被推开得更大了。背着双肩包的姑娘举着手机录像,镜头扫过“带老药方来免费答疑”的木牌子;推婴儿车的宝妈弯腰给孩子戴口罩,车兜里露出本塑封的《岐黄手记》,封面上祖父题的“守正创新”被阳光照得发亮;甚至有穿校服的学生攥着笔记本,扉页上抄着书里的“疏肝茶配方”,说“想让苏老师看看我抄错没”。

队伍绕着河坊街转了个弯,排在队尾的小伙子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能看见展台前的热闹:“家人们看这队!仁济堂平时抓药都没这么多人,今天全是来等苏医生答疑的——我妈让我带她的‘安神方’来,说吃了总头晕,书里说‘体质不对要调方子’,我倒要看看怎么调。”

“苏医生!您先看看我的成吗?”穿碎花裙的阿姨没等队伍挪到台前,就急着掀开油纸包。泛黄的毛边纸卷里,毛笔字已经晕了边角,“半夏9g、生姜6g、茯苓10g”几个字却还清晰。“这是我奶奶传的养胃方,我喝着胃里暖烘烘的,我闺女喝了却总上火,嘴角长燎泡。”

苏怀瑾接过方子时,指尖触到纸页的潮气——是阿姨揣在怀里捂的。她先看药材配伍,又让阿姨伸出舌头:“您舌苔白润,是胃寒,小半夏汤治的就是这个,自然舒服。”她掏出手机,打开相册里存的“舌象图谱”,指着其中一张红舌尖的照片,“但您闺女舌尖红得像樱桃,是胃热,再用半夏、生姜,就像给小火苗添柴——得减半夏到5g,加6g竹茹,清胃火。”

她在方子旁画了两个简笔画舌象,左边白舌配“原方”,右边红舌配“调整方”,连竹茹的样子都画了个小图标:“您看,调理跟穿衣服一样,您适合棉袄,她适合单衣,得按体质来。”

阿姨的手机“咔嚓”响了一声,她举着屏幕给后排看:“你们看苏医生画得多清楚!我这就给闺女发过去,让她照着抓药。”后排立刻涌上来半截队伍,穿格子衫的大叔举着张打印的体检报告:“我甘油三酯高,书里说‘舌苔白腻对应这个’,您看看我这舌象是不是得加茯苓?”扎马尾的姑娘捧着本翻卷了角的书:“P67的‘穴位图’我总找不准,您能教教我吗?”

赵小胖在老槐树后数人数,手指点到“287”时,林晚秋端着杯山楂荷叶茶过来:“出版社刚打电话,说首印5万册订出去八成了,让咱们多签点书,加印的10万册得等三天,怕读者等不及。”她朝展台努努嘴,“你看那穿西装的,是隔壁写字楼的HR,说要给员工批量订,当健康手册用。”

苏怀瑾给位老爷爷讲完“高血压调理方”,抬头时看见铜药碾旁站着个小姑娘,正踮脚够碾轮。是研学班的丫丫,脖子上挂着迷你铜药碾,手里攥着本《岐黄手记》:“苏老师!我带同学来碾薄荷,他们不信‘薄荷能醒神’,我说书里写了的!”三个小脑袋围着铜药碾,轮流推着碾轮,薄荷的清香漫开来,混着展台前的当归香,像把整个夏天都揉进了风里。

直播的小伙子把镜头对准这幕,弹幕突然刷屏:

“这才是中医该有的样子!不是老掉牙的药罐,是能让孩子上手试的薄荷!”

“苏医生讲得比我妈带的老中医清楚,我妈总说‘方子不能改’,现在终于能说通她了!”

“已经在去仁济堂的路上了,带了我姥姥的止咳方,希望能排上队!”

太阳爬到老槐树梢时,苏怀瑾面前的方子堆成了小山。有张方子的边角写着“1985年春 给小儿治积食”,墨迹已经发灰;有张是打印的,却在“柴胡10g”旁用铅笔标“孩子嫌苦,能减吗”;还有张画着简笔画,把“舌苔白腻”画成了奶油蛋糕,旁边写“我老公的舌象,像不像书里说的痰湿”。

赵小胖搬来个小桌子当临时签名台,苏怀瑾提笔时,笔尖顿了顿——每本书的扉页都该留下点什么?她在“守正创新”的题字旁,给带老方子的老人画了个小药碾,给宝妈画了片莲子心,给学生画了片薄荷叶。

“这书啊,”老人摸着扉页的药碾图案笑,“比金条还金贵——金条换不来舒坦,这书能。”他把书揣进怀里,像当年揣老伴的药方那样小心,转身时又回头,“苏医生,下次再办这活动,我把药罐也带来,让你看看老方子熬出来的汤,到底对不对味。”

苏怀瑾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首发式不是“结束”,是“开始”——那些被翻卷的书角、被捂热的方子、被孩子碾出的薄荷香,都是《岐黄手记》长出的新根须,要扎进更多人的日子里。就像赵小胖说的:“这哪是卖书啊,是给大家送‘能抄作业的健康指南’呢。”

展台前的队伍还在变长,竹门外又传来新的脚步声。林晚秋笑着给苏怀瑾续上菊花茶:“看来今天得加班了——不过你看这人气,就知道书没白写。”杯沿的薄荷叶晃了晃,像在点头。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