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 > 第301章 少年之心

小镇是个什么命运轨迹,往往不因小人物而左右。只是天时地利与人和齐聚,说不得它就乘风而起了呢?

入夜之后,月色将雪地映得明亮。孟长义敲响姜家后门时,发生在孤儿寡母身上的争吵刚刚停歇。

屋内沉默,笃笃敲门声显得沉闷。

姜临披衣出去开门,一众高大黑影皆不看,唯独把视线落在抱孩子的絮儿身上。

“怎么雪天赶夜路回来?快进屋烤烤火,你也真是的,他们都是男人,皮厚,你一个姑娘能不能把自己看得重些……”

孟长义强行挤到二人中间,对这个毛头小子无声示威。

他们身后梁奇、朱丰还有赵广几人在偷笑。

论样貌,絮儿比不上村里的宋姑娘好看,但是这位姑娘实在厉害,难怪杂货铺的小东家会动心思。

杨立地咂咂嘴,小声与身旁的兄弟说道:

“这才一年半载吧?小姜临怎么气吹的一样,都快长成大人了。”

要是王志或者莫苍在的话,定会叹息一声吧。还不都是被逼着长大的?姜丙银活着的话,姜临早该说亲了。

想到这个,几人不约而同想起宋月郎,那也是个好少年,可惜了。

姜母满面含笑迎出来,嘴上不住责怪,其实他们听得出那份关怀。

热汤热饭上桌,热闹得跟游子回家一样。隔壁牛二婶起夜许久未回,她那操心的儿媳出来寻人,果然见婆母耳朵贴墙撅腚不动呢。

“娘,你又听出什么了?”

牛二婶示意儿媳凑过来,隔了一会儿问她:

“姜家谁来了?”

“死冷寒天的,管他是谁来呢,你快回屋睡去吧。”

牛二婶被她儿媳拽走,自然没听到邻居想要搬家的打算。

姜记在镇上开了好些年,好歹也算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这几年不太平,可县城一直有人护着呢,按说好生过日子也就是了。

姜母亲近孟长义等人,难免在叙旧过后,跟他们唠叨起儿子的不听话。

“三年孝期一过,他成个家,守铺子哪里不好?万贯家财不及一生平安,我不求他出息富贵。”

姜母正说着,想起死于非命的丈夫悲从中来。油灯下,几根银丝藏于她发中,不再美满的家,终究还是吞噬了她的年华。

姜临想要往来临县走货,松县遇到个好官,他认为是个好机会。

如果孟长义是个简简单单的猎户,他跟絮儿之间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事实上,知道的越多,姜临越觉得紧迫。

让他就这么放弃,真的做不到啊!

孟长义宽慰姜母几句,拉着姜临去了别处。

莹白积雪携带寒意透骨入心,孟长义站定,对姜临说道:

“姜临,你母亲只剩你一个亲人,会不舍担忧。

虽说有崔大人在,松县周边尚且安全,但意外难防。”

姜临无奈笑道:

“你也把我当小孩子么?这些我都知道。”

孟长义想要摸摸姜临的脑袋,被后者嫌弃躲过。

“小屁孩,脾气见长啊。”

姜临推一下孟长义,力量悬殊,反而是他自己后退半步。这让姜临生闷气的同时,更激起了少年的胜负欲。

“孟大哥,我希望你清楚,你我之间胜似亲人,可也是对手。

你知道我喜欢絮儿,虽然你很出色,但我会追上你,超过你。

总有一日,我可以风光迎娶絮儿!”

孟长义嗤笑一声,似乎觉得不足以表达姜临的可笑,又闷笑好一会儿才停下。

姜临不知是气的,还是冻的,脸色憋得通红不语。

“哈哈哈……哎呦~说你是毛孩子还不愿意。我问你,总有一日是哪日?谁要等你?”

孟长义脸上的笑意被严肃和冷意取代,对姜临步步紧逼。

“你喜欢,她就要等?问过絮儿没有?在她眼里,你又是什么身份?”

姜临一步一步后退,地上的积雪钻进鞋中,丝丝凉意刺激下,让他维持着最后的倔强和清醒。

屋子里不时传来说笑声,还有小孩子含糊不清在学大人说话。

几个男人出去收拾睡觉的地方,熟门熟路仿佛自家一样。絮儿带小囡照旧跟姜母挤在一个房间。至于孟长义和姜临,大小伙子丢不了。

夜里孩子入睡后,絮儿跟姜母说了会儿闲话。

看到姜母已经开始生出白发,絮儿心里不是滋味。姜临还年少,想劝她往前看,心放宽,可姜母总是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伤里出不来。

后来絮儿说了点别的,县城的,村里的,总之不再提姜家的事才好些。

孟长义和姜临一直到半夜才回,黑灯瞎火的,谁也没看到二人衣衫不整满身泥土。

孟长义倒头就睡,姜临用一夜时间,想清楚很多事。他承认孟长义说的很多事非常有道理,可是感情需要讲道理吗?

姜记杂货铺几乎成了关屯众人的专属驿站,絮儿让人悄悄留下一些盐和布,在许多人尚未起床时离开。

听着有规律的马蹄声,一路看过去皆是高低不平的土地。云九和筱琴将平安镇的价值压榨干净,一死一伤,唯独苦了平安镇靠种田为生的百姓。

朱丰看着满地沟壑,突然兴冲冲追上絮儿。

“絮儿絮儿,你快看,这地方用来种薯蓣是不是正好?”

梁奇指着他后脑勺便道:

“你个呆子,这等厚土好田。种哪样庄稼不好?不是,薯蓣扔山上照样长。”

朱丰急得哎呀一声,他不是那个意思,脑子里灵光一闪,可惜被梁奇打岔突然想不起来了。

絮儿脚步放慢,边走边看,总算理解朱丰要表达的想法。

“你是不是想说,把薯蓣种在高垄上?”

朱丰拍着自己大腿喊道:

“对对对!我就知道你明白。”

种地不比其他手艺活儿,看着简单,靠天地吃饭,其实细究起来,老祖宗传承千年,有他还有的学问。

显然孟长义和梁奇几人没想明白关键之处,而朱丰和絮儿,已经就此讨论开来。

好好的耕地被翻得状如山峦,朱丰和絮儿联想到薯蓣扎根爬藤的特性,甚至粗浅定下垄的宽和高,再深一步,垄沟大片空地还可以间种其他作物。

喜欢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请大家收藏:(ixmao)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