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版“豆腐块”翻车实录
一、秘籍到手,全军狂欢
二月初二,五路老将军回府,第一件事不是喝庆功酒,而是升帐点兵。
“诸将听令!自今日起,全军改练‘雪脊新法’,内务为先,队列次之!”
鼓声三通,营盘沸腾。
士兵们看着薄薄一本《豆腐块速成法》,心里犯嘀咕:
“叠个被子而已,能比拉弓射箭难?”
二、第一层传递——将军→校尉
沐老将军捋着胡子,大手一挥:
“内务之要,在于方正!尔等须以豆腐为师!”
校尉们面面相觑:豆腐?师?
有人小声问:“将军,要不要先买几板豆腐练手感?”
老将军一瞪眼:“荒谬!本将军讲的是意境!”
于是,校尉们连夜开会,把“意境”翻译成军令:
“明日卯时,全体叠被,方不盈寸者,午膳减半!”
三、第二层传递——校尉→百夫长
百夫长拿到军令,头都大了:盈寸?怎么量?
灵机一动,找来木匠连夜赶制“豆腐块尺”——
一根木棍,刻出长宽高各一尺的凹槽,叠完被子往里塞,塞不进去就算不合格。
次日清晨,营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咚咚”声。
士兵们把被褥往凹槽里硬怼,怼不进去就干脆坐在被子上压,压断了木棍,再换一根。
被子倒是扁了,却像被牛踩过的面饼,棱角全无。
四、第三层传递——百夫长→小兵
小兵们终于拿到实物“豆腐块尺”,如获至宝:
“原来要叠这么方!”
于是,有人开始在被子里偷偷塞木板、塞草席,甚至把锅盖垫进去,只求一塞即合。
午膳时分,营里飘出一股奇怪的味道——
原来有人把木板塞得太紧实,夜里翻身,“豆腐块”倒下,木板砸在火盆上,烧出一个洞,差点把营帐点了。
百夫长暴跳如雷:“谁让你们塞木板的!”
小兵委屈巴巴:“不是您说‘硬挺’吗?”
五、半月小结——将军巡查
二月十五,老将军们相约互访。
沐老将军一进营,傻眼了:
营帐倒是整齐,可每顶帐篷门口都戳着一块“豆腐块尺”,像一排墓碑;
士兵们排队叠被,嘴里念着口诀:“三折四压,左压右压,压不进去就加塞!”
豆腐块没叠出来,倒是叠出一堆“棺材板”。
韩老将军更惨,他的兵为了“方正”,干脆把被子拆开,重新缝成四方袋子,再填棉花,成品倒是方了,可一拎起来,像块砖头,砸脚背能肿三天。
秦老将军的营里,哭声训练法也走了样:
老兵被要求“先哭再狠”,结果哭得太过投入,饭堂里一片哀嚎,新兵以为打了败仗,差点炸营。
董老将军最无奈,沙盘推演时,老兵们把“豆腐块”当成防御工事,垒了一排,结果推沙盘时,豆腐块全散了,沙子混进被褥,晚上一躺下,满身咯得慌。
六、老将军们的自我怀疑
夜里,五老凑一桌喝酒。
沐老将军叹气:“老夫戎马半生,今日竟败在一床被子上!”
韩老将军苦笑:“我那儿连枷练得倒是顺,可内务一塌糊涂,豆腐块叠得跟牛粪似的。”
秦老将军灌了一口酒:“哭声法也哭了,狠劲没出来,倒把士气哭没了。”
董老将军拍桌子:“这不科学呀!天枰那小子怎么就能叠出来?”
五人面面相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秘籍是好秘籍,可咱们用错了法。”
七、尾声:求救信
次日清晨,五封加急信飞向边北军营,信上只有一句话:
“面具小子,速来救场!豆腐块怎么叠,求演示!”
信末,五枚老将军的私印排成一排,像五只可怜巴巴的爪印。
......
军营间的交流那就是他们的事情咯,咱们转场。
------
【军营炊烟·香辣冒菜诞生记】
天枰把今日训练表贴在辕门:
“06:30-08:00 队列 08:30-10:30 体能 11:00-12:00 内务评比”。
字迹刚干,他已转身钻进伙房。原打算只做一碗面犒劳自己,结果掀开锅盖,发现昨夜剩的羊骨汤还在冒油花。
汤香顺着门缝飘出去,早起扫雪的小兵阿狗耸了耸鼻子:“啥味儿?比我家过年还香!”
他探头进来,天枰正往汤里丢一把干辣椒。阿狗咽口水:“哥,加我一勺行不?”
一勺变两勺,两勺变一盆。
旁边切菜的老炊头闻声赶来,看见红艳艳的汤锅,直接搬来半筐冻豆腐:“加料不加钱,行不?”
于是,计划中的“一人份”迅速膨胀成“全营加餐”。
灶眼只有四口,汤锅却越换越大——
小铁锅→中铜锅→行军大釜→最后干脆把洗马用的杉木大槽洗净当锅。
调料也从“随手抓”变成“成袋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