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同一张巨大的幕布,笼罩着整个大胤王朝。
文相府内,灯火通明,与外界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清梧站在窗前,感受着夜风带来的凉意,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她要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老鼠们,一个个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第二日,一则消息如同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文相林清梧将在翰林院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金鳞策论会”,广邀天下士子,共同探讨“帝王之道”。
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如今朝堂之上,风云诡谲,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林清梧作为新晋文相,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而这次的“金鳞策论会”,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浮想联翩。
“金鳞”二字,更是像一个钩子,狠狠地挠着那些心怀鬼胎之人的心窝。
翰林院内,早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来自各地的士子们齐聚一堂,翘首以盼。
他们都知道,这场策论会,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交流,更是一场政治的博弈。
林清梧一袭素色长裙,款款而来。
她面色略显苍白,更衬托出她那病弱孤傲的气质。
她步履轻盈,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但她的眼神却异常坚定,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诸位,今日清梧在此举办这场‘金鳞策论会’,意在抛砖引玉,与诸位共同探讨帝王之道。”林清梧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何为帝王?帝王当如何治国?帝王又当如何守护这万里江山?”
她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帝王之道”娓娓道来。
她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声吟哦,将士子们带入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场景之中。
当然,在她的言语之间,“金鳞”二字,也如同不经意般,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昔年先帝,曾赐金鳞于太子,意在使其执掌龙渊军,拱卫京畿,保我大胤江山永固……”
“金鳞,乃帝王之象征,亦是守护之利器……”
每一次提到“金鳞”,林清梧都会意味深长地看向人群中的某个方向。
柳轻瑶静静地坐在人群之中,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林清梧。
当她听到“金鳞”二字时,她的身体微微一颤,
林清梧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鱼儿,上钩了。
与此同时,另一场行动也在悄然进行着。
沈砚之率领着一队亲卫,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柳轻瑶的住处。
“都给我仔细搜!任何角落都不要放过!”沈砚之沉声吩咐道。
亲卫们训练有素,立刻分散开来,开始仔细搜查。
沈砚之站在房间中央,目光如炬,扫视着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
他知道,柳轻瑶绝不简单,她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突然,一个亲卫惊呼一声:“将军!这里有发现!”
沈砚之立刻走了过去,只见那亲卫正指着一个精致的妆匣。
“这个妆匣的夹层是空的!”亲卫说道。
沈砚之
一枚金色的令牌,静静地躺在里面。
令牌正面,刻着“奉诏行事”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逼人。
而令牌背面,则是一枚熟悉的凤凰印章。
沈砚之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当然认得这枚印章,这正是“青鸾”的标志!
“她果然是‘青鸾’!”沈砚之咬牙切齿地说道,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柳轻瑶竟然会是那个隐藏在暗处的“青鸾”。
此时此刻,翰林院内的“金鳞策论会”也接近尾声。
林清梧“无意间”将一份写满内容的纸张遗落在桌上,然后便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翰林院。
而就在她离开后不久,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悄悄地溜进了房间,将那份遗落的纸张捡了起来,然后迅速消失在人群之中。
第二日清晨,林清梧刚刚醒来,苏怀远便匆匆赶来禀报:“文相大人,昨夜有人持‘金鳞令’,调用羽林军一支小队,目标不明。”
林清梧闻言,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意外之色,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终于动了……”
与此同时,沈砚之也已经完成了他的部署。
“封锁尚仪局!任何人不得进出!”沈砚之冷声下令道。
亲卫们立刻行动起来,将尚仪局围得水泄不通。
柳轻瑶似乎也意识到了危险的降临,她试图逃离尚仪局,但却被沈砚之率领的亲卫们当场擒获。
“柳轻瑶,你还有什么话说?”沈砚之冷冷地问道。
柳轻瑶脸色苍白,但她却强作镇定:“沈将军,你这是做什么?我乃尚仪局掌事,你凭什么抓我?”
“凭什么?”沈砚之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那枚金鳞令牌,以及凤凰印章的拓片,扔在了柳轻瑶的面前。
“你看看这是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