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表层的能量护罩在瘴气触碰到的刹那骤然亮起,那金光并非刺目的灼烈,反倒像破晓时最温润的晨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净化之力。黑雾中翻滚的灰绿色瘴气本如贪婪的巨蟒般张开獠牙,此刻却像遇到暖阳的晨露,在金光边缘簌簌消融,连一丝污浊的痕迹都没来得及留下。
护罩外沿的光晕还未完全敛去,十道流光已从飞船侧翼疾射而出。它们没有刻意张扬威势,只是划破空气时带起的气流都带着利落的节奏——像高明的琴师指尖落下,每一道轨迹都精准得恰到好处。黑雾在流光面前仿佛成了薄纸,被无声无息地撕开,露出后方黑风谷轮廓时,连谷口盘旋的阴翳都下意识地退了退。
这场景没有预想中的惊天动地。没有震耳的轰鸣,没有炫目的爆炸,甚至连流光穿过黑雾的瞬间,都没激起多余的烟尘。但熟悉征伐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分量——就像高手过招时那看似轻描淡写的出手,早已将力量收放自如,每一分力道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比起灭长风堂时那雷霆万钧的阵仗,此刻更像一场精心布局的奔赴。那时的攻势是奔涌的江河,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涤荡一切;而现在,这十道流光更像精准的箭簇,带着明确的方向感,不浪费一丝力气在无关的阻碍上。黑风谷深处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原本沉寂的谷底传来几声沉闷的震动,却被流光带起的锐势直接压了下去。
金光护罩缓缓收敛时,飞船稳稳悬停在谷口外。护罩消散的轨迹都带着柔和的弧度,仿佛在告诉这片被黑雾笼罩的土地:并非来制造毁灭,而是来终结盘踞的阴霾。十道流光已经深入谷中,它们的光芒在黑雾里若隐若现,像十颗引路的星辰,既不刺眼,却足够让试图阻拦的暗影无所遁形。
谷口的瘴气还想重新聚拢,却被飞船散发出的余波轻轻推开。那不是强硬的驱逐,更像是一种温和却坚定的宣告——这里的秩序该重新梳理了。远处传来几声低啸,大概是黑风谷的守卫试图阻拦,却只听到短暂的碰撞声,随后便归于平静,像是水滴融入了溪流,没掀起任何波澜。
这种迅猛,不是急于求成的急躁,而是准备充分后的从容。就像早已摸清了黑风谷的每一条脉络,知道哪里该快,哪里该稳。十道流光在谷中穿行的速度始终均匀,没有因为遇到阻碍而加快,也没有因为前路开阔而放慢,这种稳定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
飞船的舱门无声滑开,却没有立刻派出更多人手。这像是一种礼貌的等待——等前方的流光清理出安全的路径,也等谷中那些尚存良知的存在做出选择。比起直接闯入的强硬,这种留有余地的方式,反而让黑风谷内部的动摇更快地显现出来。
黑雾中的某些暗影开始犹豫,它们原本被驱使着准备反扑,此刻却在流光的光芒下停下了动作。或许是感受到了那光芒中没有恶意,或许是被这种不滥杀的姿态触动,一些较弱的暗影甚至开始主动退向谷壁,给流光让出了更宽的道路。
十道流光在接近谷心时,终于遇到了像样的抵抗。一团浓郁的黑雾凝聚成巨爪形状,带着刺耳的尖啸拍了过来。流光没有躲闪,只是彼此的轨迹微微调整,瞬间形成一个简单的阵法——不是为了增强攻击力,而是让光芒交汇成一片更柔和却更坚韧的屏障。巨爪拍在屏障上,像陷入了棉花,挣扎了几下便溃散成零星的黑雾。
这种应对方式,透着一种“不与你计较蛮力”的智慧。没有硬碰硬的消耗,而是用更巧的方式化解攻势。就像面对暴躁的对手,不跟着发怒,而是轻轻引导着对方的力量落空。黑风谷的谷心传来一声恼怒的咆哮,却透着一丝慌乱——它习惯了用蛮力压制一切,此刻遇到这种“以柔克刚”的打法,反而不知所措。
飞船上的观测屏上,清晰地显示着谷中的情况。操纵飞船的人指尖在控制台上游走,动作平稳得没有一丝晃动。他们没有因为前方遇到抵抗而紧张,也没有因为进展顺利而松懈,这种稳定的心态,通过飞船传递给前方的流光,让它们的光芒始终保持着恒定的亮度。
谷中的气流开始变化。原本凝滞的黑雾因为流光的穿行,开始缓缓流动起来。就像一潭死水被注入了活水,虽然还带着浑浊,却已经有了澄清的迹象。一些被黑雾束缚的植物,甚至微微舒展了叶片,像是在回应这股不同的气息。
十道流光终于抵达了谷心那座散发着邪气的石台。石台周围盘旋的黑雾最浓郁,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流光没有立刻攻击,而是围绕石台缓缓旋转起来。它们的光芒在旋转中连成一个圆环,像给石台套上了一个发光的项圈,圆环越收越紧,却没有挤压石台,只是将黑雾一点点从石台上剥离。
这种“剥离”而非“摧毁”的方式,藏着深层的考量——石台或许本身并无过错,只是被邪气侵占太久。就像一件被弄脏的器物,先清理污渍,而非直接打碎。黑雾在圆环的光芒中发出滋滋的声响,那不是痛苦的哀嚎,更像是被净化时的消融,一些被黑雾吞噬的微弱光点从石台中飘出,朝着流光的方向微微晃动,像是在表达感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